中新網南昌1月18日電 (記者 王昊陽)江西作為全國水稻生產大省和水稻種業大省,如何堅守正“稻”“糧芯”,強化資源保護和利用,推動水稻種業創新發展?正在召開的江西省兩會現場,江西省政協委員秦桂芳建議稱,江西應加快水稻良種產業化進程,形成穩定的水稻良種生產和供種能力,這也是建立和完善現代農業體系,維護國家農業安全的必然要求。
秦桂芳稱,江西省常年雜交水稻制種面積約1.67萬公頃,年產雜交水稻種子5000萬公斤以上,水稻育種整體水平和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但種質資源挖掘利用、現代育種技術應用、優質品種選育推廣等方面還存在著短板。
中儲糧江西萬年直屬庫,糧食保管員在糧倉梳理糧面。(資料圖) 王昊陽 攝秦桂芳表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江西省收集、保存的水稻種質資源10662份,是我國保存稻種資源最多的省份之一。但在有利基因挖掘、克隆等創新利用方面總體效率不高,成為制約江西水稻種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江西省育成的水稻品種同質化現象嚴重,突破性品種少,育種成就與江西水稻種植大省地位不符,現有注冊農作物種子企業147家,種子企業“小、散、弱”,推動水稻分子育種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迫在眉睫。
秦桂芳建議,應在加快江西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建設的基礎上,建設省級種質資源保護研究中心和稻種資源大數據共享平臺,夯實品種創新基礎,加快推進瀕危、特有、名優地方水稻品種及在生產上不再大面積種植、出現種性退化的高產優質品種的搶救性收集、調查和保護。
中儲糧江西萍鄉直屬庫,糧食保管員在糧倉查看糧情。(資料圖) 王昊陽 攝秦桂芳稱,江西應大力提升水稻種業科技創新能力,開展水稻育種遺傳基礎研究,培育一批環境友好、優質高效、適宜輕簡栽培的突破性水稻新品種,并設立江西現代種業發展基金,對高成長性的種業企業進行股權投資,鼓勵種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上市融資等方式做大做強,力爭種業企業上市。要組織優勢種業企業“走出去”,在境外設立新品種測試站,篩選適宜東南亞、非洲等地區推廣的優良品種,拓展國際市場。
江西要加強水稻新品種區試管理和示范展示,加快水稻良種產業化進程,加強良種生產基地建設,提升供種保障能力。秦桂芳建議,開展主導品種篩選、高產高效栽培、病蟲害防控、品種安全性跟蹤評價等相關研究,重點建設贛中春夏制、贛中北夏制、贛南夏秋制等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及環鄱陽湖區優質常規稻良種繁育基地,形成穩定的水稻良種生產和供種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