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1月29日電 題:長春:老工業基地借冬奧東風變身“冰雪城”
新華社記者褚曉亮、姚湜、張博宇
走進長春世界雕塑園的大門,19米高的“冰墩墩”“雪容融”大型雪雕矗立眼前,格外醒目。作為“雪容融”設計形象的誕生地,長春市借冬奧東風重構“冰雪版圖”。從環繞城市周邊的一座座滑雪場,到校園和公園里的百余個冰場,從各具特色的冰雪樂園,再到城市里隨處可見的冰雕雪景……冰雪為長春市帶來了歡樂,注入了活力,成為城市的新名片,也成為轉型發展的新增長點。冰天雪地轉換為金山銀山,老工業基地正在變身為“冰雪城”。
冰雪,帶來長春產業轉型之變
下午5點,長春冰雪新天地內錯落的百余座冰雕內的彩燈逐個點亮。游客們顧不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寒冷,紛紛脫掉手套掏出手機,記錄這晶瑩剔透冰雪世界亮燈時刻的美景,凍得通紅的臉上掛著驚喜的笑容。
這座占地156萬平方米的大型冰雪樂園匯集了特色冰雪建筑和各式娛樂項目,打造了500多米長的冰滑梯和46米高的冬奧主題冰塔,是近年來東北地區新晉的“網紅”打卡地。
“元旦前后,每天入園人次都超過1萬。”天定山旅游度假小鎮副總經理王文瑜說,今年園區內冰雪雕塑有160座,增加了很多冬奧主題的內容。
長春四季分明,積雪期近半年,有發展冰雪經濟的先天優勢。近年來長春全面落實吉林省“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大背景下,謀求文旅產業、冰雪產業加速發展。
長春在全市范圍內打造了四大滑雪場、六大冰雪溫泉、十大冰雪樂園,冰雪熱度持續攀升。越來越多民營企業、民營資本看好冰雪產業發展機遇,推動老工業基地從“重”向“輕”轉型。
在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慶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建設的長春汽車冰雪嘉年華吸引了不少市民。“園區免費開放,但開業11天左右就已經帶動區域內商業和二銷收入150多萬元。”中慶文旅營銷總監李雙玉說,開園以來日均客流量超過2萬人次。
目前,長春市冰雪產品已達40余處,冰雪旅游活動200余項,冰雪經濟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21年春節期間,長春市共接待游客355.66萬人次,同比增長183.01%。
冰雪,掀起長春全民健身熱潮
2022年北京冬奧會即將拉開帷幕,12位長春培養輸送的運動員將代表國家參賽,在多個項目中爭奪獎牌。優秀運動員背后,是一個城市冰雪運動的持續積淀。
長春天定山滑雪場擁有18條初、中級雪道,雪場上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不絕于耳。“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號召下,長春市教育局出資,購買雪場提供的交通、雪具、保險和滑雪教練等服務,為全市六年級小學生提供自愿參與的免費滑雪課程。
“我們小時候只能自己找冰面‘打出溜滑’,現在孩子們系統學習冰雪運動的機會觸手可及。”堅持送孩子參加滑雪課程的長春市民劉羽琦說。
借助冬奧東風,依托凈月潭、蓮花山、廟香山、天定山滑雪場,長春陸續舉辦全國大學生越野滑雪賽等“冰雪+體育”賽事活動。在專業賽事和大型活動的帶動下,市民的冰雪熱情也被激發出來。
平日里去不了大型冰雪樂園和滑雪場,也要在自家樓下的冰雪“小天地”嬉戲。長春市內有一百多個公園,很多公園內都有水域。入冬以后水面結冰,便被劃分成不同的區域開展冰雪娛樂活動。
在南溪濕地公園,雪圈沖浪、雪地碰碰車、雪地卡丁車、雪地漂移吸引著大量市民。周末,大家穿上棉衣,戴上手套,到公園里花幾十元,就可以度過一整天快樂的冰雪時光。
冰雪,重塑長春城市文化底蘊
身著“宇航服”的“宇航員”戴著頭盔,一步一頓地緩緩走在雪地上。這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而是每天都在長春世界雕塑園上演的“打卡”拍照。這里的“網紅”是巨型地球造型雪雕和航天、冬奧等主題的全息投影。
長春是一座雕塑之城。匯集來自216個國家和地區萬余件雕塑藝術作品的長春世界雕塑園,每年都開展冰雪主題活動。除新建冰雕、雪雕外,藝術家們還利用冰雪在園內固定展出作品上進行二次創作。女神有了白雪翅膀,鴿群有了雪鴿伙伴,舊景觀獲得藝術新生機。
在“冰雪+文化”的碰撞融合上,長春不僅有全國大學生雪雕大賽等“專業”活動。今年,長春新建城市街路冰雕雪雕134組,隨意漫步在街頭,都會發現精美的冰雪雕塑矗立在路邊街角,顯示出城市無處不在的“冰雪基因”。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就“誕生”在長春。“‘雪’代表潔白、美麗,‘容’是包容,‘融’也是融合。因為燈籠會發光,可以讓世界人民都感受到溫暖。”“雪容融”初稿創作者、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學生姜宇帆說。
在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所在的大樓,“雪容融”雕塑格外醒目;在長春國際汽車公園,12米高的彩色冰雕“汽車人”擎天柱威嚴駐守,原有的汽車雕塑旁新增了5輛冰雕汽車;在長春冰雪新天地,綿延600米的黨史主題雪雕長卷訴說著歷史,巨幅膠片冰雕高擎紅色“火焰”,展現著長春作為新中國電影搖籃之地的紅色氣質……
汽車城、雕塑城、電影城——冰雪加持,老工業基地長春的“名片”也被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