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1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11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醫保局、工信部、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有關負責人對深化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進展情況進行了介紹并答記者問。
2月11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負責人周健、國家衛生健康委藥政司負責人王雪濤、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督管理司負責人李茂忠介紹深化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進展情況,并答記者問。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關于這場吹風會,下面這些要點你值得了解!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 陳金甫:
——價格回歸合理水平,群眾受益明顯。前六批藥品集中采購平均降幅53%,心臟支架平均降幅93%,人工髖關節、膝關節平均降價82%,有力擠壓了虛高空間。總體藥品價格水平呈穩中有降的趨勢,從醫保局開展的藥品價格監測數據看,2019年和2021年這兩年,藥品總體價格水平持續下降,年均達到7%左右。
——臨床使用藥品、耗材的質量得到穩定提升,臨床服務需求充分釋放。從統計上來看,集中采購品種中,群眾使用原研藥和通過質量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其份額從集采前的50%上升到90%以上。如《我不是藥神》里面的伊馬替尼,通過集采后使用量增長到了35%,使需要治療的患者得到了充分的用藥保障。
——鞏固新常態,推進集采提速擴面。藥品集采在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三大板塊全方位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重點聚焦骨科耗材、藥物球囊、種植牙等品種,力爭到2022年底,通過國家組織和省級聯盟采購,實現平均每個省覆蓋350個以上的藥品品種,高值醫用耗材品種達到5個以上,使之成為新的集采常態,從而達到穩定社會預期、穩定行業生態的目的。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督管理司負責人 李茂忠:
——加強集采中選藥品質量監管,將集采中選的冠脈支架、人工關節等產品列為2021年質量安全風險排查治理的重點,監督企業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同時,部署對冠脈支架和人工關節等生產企業開展飛行檢查,檢查結果總體良好。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 陳金甫:
——不追求最低價,也堅決反對跑步競價,不是特別錨定國際最低價。競爭規則的設計,實際上有價格合理調整的機制,怎么使市場發現價值,讓企業公平競價更加合理。
——節余留用政策,對醫療機構能夠合理用藥、優先使用,確保協議產品量的使用情況下,按照制度性的規定,節約的醫保資金一部分由醫療機構留用,用于醫生的激勵,解決技術勞務價值的體現。
國家衛生健康委藥政司負責人 王雪濤:
——在醫生開具的長期處方中,鼓勵醫生優先開具國家集采中標藥品。在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系統中,明確規定了國家集采中標藥品使用,明確規定了使用比例指標,通過績效考核引導和強化國家集采藥品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