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2月18日電(記者 陳靜)18日剛剛閉幕的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長期以來,上海在科普工作協調機制、科普資源開發利用、科普品牌建設等方面開展了有益探索,形成了較為有效的工作機制。條例共6章43條,固化科普工作的有益經驗,為科普工作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支撐。
比如,《條例》明確建立多部門推動科普的組織管理機制,強化社會協同與開放合作;并對科普活動規范提出要求等。今后,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中將設立科學技術普及獎,對取得重大科普成果,為科普工作做出重要貢獻的組織和個人予以獎勵。
科普工作涉及多領域,需要多部門共同推動,為形成系統完善的組織管理機制,《條例》強調科普工作應當堅持政府推動、全民參與、社會協同、開放合作的原則,并具體明確了市區兩級政府、科普主管部門以及宣傳、教育、衛生健康、文旅、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在科普工作中的職責。同時,《條例》提出,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科普事業,支持、培育和推動科普產業發展,以及加強與長三角及國內其他地區的合作,鼓勵和推動開展國際合作,提升科普工作的國際化水平。
《條例》明確,綜合性互聯網平臺應當開設科普專區;鼓勵建立專業性科普網絡平臺;鼓勵科普內容創作主體通過網絡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根據《條例》,學前教育機構應當把科學啟蒙納入學前教育內容;科學素質將被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小學校應配備科技總輔導員和必要的科技教師團隊,開設科普課程,建立健全課內教育和課外教育銜接機制。
據悉,高校院所、醫療衛生機構、企業以及社區等應結合自身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此外,從自然災害防御、消防安全、人身急救等科普需求出發,相關部門應加強在公共場所的科普活動開展,并對應急科普提出具體要求。
《條例》指出,將加強對科普內容的科學性審查,有條件的應當建立科學顧問制度;在政府主辦的公益性科普活動中,相關參與方不得發布商業廣告。
《條例》還要求優化科普資源布局,建設科普資源庫和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科普資源的動態管理,促進優質科普資源共享共用;加強科普場館和設施的建設、維修和改造,促進數字化轉型;加強科普旅游產品創新,促進科普與旅游資源的融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