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東西問丨向仲懷:中國蠶桑業如何走上21世紀“新絲綢之路”?

2022-02-18 16:33: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東西問)向仲懷:中國蠶桑業如何走上21世紀“新絲綢之路”?

  中新社重慶2月18日電 題:向仲懷:中國蠶桑業如何走上21世紀“新絲綢之路”?

  中新社記者 鐘旖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廣大勞動人民發明并大規模生產絲綢制品,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推動了人類文明進程。在世界產業格局中,中國蠶絲業經歷過怎樣的沉浮?在國際蠶桑科技競爭中,中國如何樹立21世紀“新絲綢之路”的里程碑?蠶桑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8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蠶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向仲懷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作出深度解析。

向仲懷接受獨家專訪。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國是世界蠶絲業的發源地,她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帶去了什么?

  向仲懷:據考古學家發現推測,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中國便開始養蠶、取絲、織綢了。最早,絲綢織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絲綢文化與中華文明相伴而生,在禮儀制度、文化藝術、風土民俗等方面都有體現。

鄭州市滎陽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絲織物,經研究證實,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絲織品。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

  從西漢(公元前2世紀)起,中國絲綢通過古代“絲綢之路”外運,自此,絲綢幾乎成了東方文明的象征,更架起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橋梁。公元2世紀下半葉,絲綢在羅馬市場的價格每磅值12兩黃金;公元571年,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為擺脫居于東西方之間的波斯人高價壟斷經營中國絲綢的局面,還發起過“絹絲之戰”。

  中國是蠶絲業的發祥地。然而,蠶業科學技術在歷史上經歷了三次大轉移。

  18世紀,隨著歐洲產業革命和實驗科學的興起,以意大利、法國為代表的歐洲成為引領世界蠶業的中心,其產繭量曾占世界總產繭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直到19世紀50年代,在意、法微粒子病大流行及中日蠶絲業競爭影響下,歐洲蠶業走向衰微。

歐洲絲織文物。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而后,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大力發展蠶絲業。日本采取“二線”(絲線和航線)國策,把蠶絲業作為強國的主導產業,引進西歐先進的蠶絲技術,設立蠶絲科教機構,官民合一開拓生絲市場出口創匯。其鼎盛時期國家60%以上農戶養蠶,桑園面積占該國耕地面積的26.3%,生絲出口占西方市場的75%。20世紀中后期起,蠶絲業在日本社會經濟結構與發展中的地位逐漸下滑。

  新中國成立后,蠶絲作為國家換取外匯的重要物資,蠶桑產業獲得快速發展。1970年中國蠶繭產量12.15萬噸,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一位,到1994年增加到67.4萬噸,目前占世界總量的80%左右。

  蠶絲的產業中心經轉移到歐洲、日本之后,終于回歸到了發源地——中國。

2021中國重慶國際時尚周宋錦服飾發布秀。宋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之一。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中新社記者:資料顯示,至20世紀的鼎盛時期,蠶絲業已遍及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入21世紀后,被中國、日本及歐洲一些國家視為發展“功勛”的蠶桑產業有何新挑戰?

  向仲懷:21世紀初,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水稻基因組計劃的發布,作為產業和科研重要支撐的生物和基因資源,成為國際資源爭奪的重點。蠶桑領域也不例外,其科技體系已不再簡單圍繞一粒繭、一根絲。

  世界蠶業現代主要技術體系由日本在20世紀初創建。改革開放前,中國與日本等國的蠶業科技水平仍有差距。1982年,我被派去日本留學,提高蠶桑研究能力與水平,此行讓我堅定“振興蠶絲業,要從科技上找突破”。1995年,我們曾提出“中國家蠶基因組計劃”的設想,但當時條件尚不成熟。

  2001年,日本聯合8個國家的20多位科學家在法國里昂召開國際鱗翅目昆蟲基因組計劃籌備會,以啟動家蠶基因組國際合作,但當時蠶絲產量占世界總量70%的中國卻未被邀請參加。2002年,在日本筑波召開了家蠶基因組計劃的國際會議,鑒于中國科學家的實力,經過磋商,會議達成“日中兩國牽頭、任務各半、2004年完成家蠶基因組測序”的意向。

  然而,2003年初日本單方面終止合作,獨自啟動基因組測序,號稱“開拓21世紀日本絲綢之路”,并將該年定為“日本21世紀絲綢之路元年”。為推動合作,我赴日斡旋,日方避而不見。在此背景下,我們選擇背水一戰,自己繪制家蠶基因組框架圖,因為這不僅關系到中國在基因知識產權的國際競爭中能否占據主動地位,還關系到21世紀的“絲綢之路”是從中國開始,還是從別的地方開始。

  我們和“華大基因”合作,共同組成400多名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工作100多天后,完成了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的測序,2003年11月15日,重慶市政府對外宣布,中國率先完成世界第一張家蠶基因組框架圖。這是中國科學家向世界奉獻的第三大基因組研究成果,被業界稱為21世紀“新絲綢之路”的里程碑。

家蠶基因組研究論文在SCIENCE發表。受訪者供圖

  此后的近十年里,我們團隊陸續完成家蠶基因組精細圖、遺傳變異圖、桑樹基因組、家蠶微孢子蟲基因組等一系列領先成果。至此,中日之間關于蠶桑生物科技的博弈,以中國科學家的完勝落幕,標志著中國蠶業科學研究步入世界領先水平,也確立了21世紀“新絲綢之路”的高地在中國。

西南大學蠶學宮。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中新社記者:作為世界公認的蠶桑產業和科學技術中心,中國的蠶桑產業轉型可為世界提供怎樣的樣本?

  向仲懷:傳統的“絲綢之路”主要是以蠶桑為基礎的絲綢產業,而21世紀“新絲綢之路”是以基因組研究等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高質量發展的現代蠶桑絲綢產業。

  現代蠶桑業不能固守養蠶—繅絲—織綢的單一模式,必須建立新的技術體系,推進轉型升級,主動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和市場經濟發展需求。2006年起,我帶領團隊沿著古“絲綢之路”展開歷時3年的調研,摸清蠶桑生產一線的真實情況。2009年,我們組建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提出“立桑為業,多元發展”的發展方向和“生態型、多元化、高效益、可持續”的產業目標。

  2013年,研究團隊再次率先完成桑樹全基因組圖譜繪制。通過基因測序基礎研究,我們發現:桑樹與桃、李、蘋果等同屬薔薇目,桑樹基因組進化速度大約是薔薇目其他物種的3倍,生態適應性強,可用于石漠化、荒漠化等生態治理;桑樹次生代謝基因家族十分旺盛,在醫藥領域有開發前景;桑樹蛋白質含量高,可作飼料、食物。目前,在前述領域,中國都有較好的開發應用,如在四川省南充市的萬畝桑茶基地,平均每畝收入超過1萬元人民幣。

實驗室內的桑樹種質資源。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蠶的多元化開發也是一個重點。傳統的蠶絲產業已經很成熟,在蠶絲創新開發上仍有空間。比如轉變觀念,把蠶絲作“絲蛋白材料”來看,此種蛋白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理化穩定性等特點。作為先進生物材料,絲素蛋白不僅在醫學領域有前景,還可進入國家經濟發展“主賽道”。2021年5月,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已組建蠶絲光刻膠攻關團隊,啟動全水基、多用途基因改造蠶絲光刻膠研發。目前,電子束蠶絲光刻膠產業化應用正加快推進。

  中國現有2000多萬蠶農,將蠶、桑融入現代產業體系,吸納現代科學成就,不斷適應市場需求,走開放多元發展的路子,以此引領中國蠶桑學科重建與產業重構,21世紀“新絲綢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完)

  受訪者簡介:

  向仲懷,1937年出生于重慶武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蠶學家,西南大學蠶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第一任首席科學家。他扎根西南勸課農桑60余載,帶領團隊完成了家蠶、桑樹、家蠶微孢子蟲三大基因組計劃,建成全球最大家蠶基因庫,建立了現代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培養了一大批蠶桑人才,是帶領中國蠶業科學登頂世界巔峰和推動蠶桑產業現代轉型的杰出科學家;發表包括Science論文等學術論文400余篇,出版《蠶絲生物學》等著作10余部,先后獲國家自然科學獎等重大成果獎勵20多項。

  • 相關閱讀
  • 雨水節氣“遇雨”排行榜出爐 哪里最受降雨青睞?

      雨水節氣“遇雨”排行榜出爐 哪里最受降雨青睞?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2月19日),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古人云:“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雨水節氣有何氣候特點...

    時間:02-19
  • 低溫藍色預警!云南貴州等地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7℃

      低溫藍色預警!云南貴州等地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7℃  中國天氣網訊 中央氣象臺2月19日06時繼續發布低溫藍色預警:  受持續陰雨和一股較強冷空氣南下的共同影響,我國南方大部仍然維持氣溫偏低和陰天寡...

    時間:02-19
  • 體育強國夢,與民族復興夢緊緊相連

      體育強國夢,與民族復興夢緊緊相連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成就綜述  作者:本報記者 王東 侯珂珂 王斯敏 劉博超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完美!”歡呼與掌聲此起彼伏。2月18日,自...

    時間:02-19
  • 二〇二一,我們最美的青春記憶

      二〇二一,我們最美的青春記憶  ——黨史學習教育大學生訪談錄  作者:本報報道組  2021年12月31日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科生周芃和她的同學們早早地就守候著,或打開手機、平板電腦,或在電視機前,守候...

    時間:02-19
  • 創新多,科技支撐更有力

      創新多,科技支撐更有力(穩字當頭 穩中求進)  本報記者 吳月輝 喻思南 谷業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

    時間:02-19
  • “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總書記牽掛的糧食安全)

      “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總書記牽掛的糧食安全)  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要嚴格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保護耕地的責任,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耕地...

    時間:02-19
  •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爭取更大榮光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爭取更大榮光(望海樓)  ■ 劉少華  時間,一次又一次見證奇跡。奇跡,一次又一次發生在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中國。今天,中華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  黨...

    時間:02-19
  • 干勁足,中國經濟穩健前行

      干勁足,中國經濟穩健前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穩中求進開新局①)  雨水時節,春管正忙。江蘇省射陽縣長蕩鎮甲侯村園東家庭農場內,機器轟鳴,植保機在800多畝麥田里穿梭施肥。農場負責人丁元東笑著望向...

    時間:02-19
  • 黃河五大水庫蓄水量達327.96億立方米

      黃河五大水庫蓄水量達327.96億立方米  本報北京2月18日電 (記者王浩)記者從水利部獲悉,目前,黃河龍羊峽、劉家峽、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五大水庫總蓄水量327.96億立方米,其中龍羊峽、小浪底水庫蓄水量較...

    時間:02-19
  • 人努力+天幫忙 “北京藍”成為冬奧會亮麗底色

      “人努力”+“天幫忙”,冬奧會期間北京空氣質量達到有PM2.5監測以來最好水平   “北京藍”成為冬奧會亮麗底色  新京報訊 (記者張璐)2月4日至17日,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京津冀三地PM2.5...

    時間:02-19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椒县| 高阳县| 奉新县| 宣威市| 唐河县| 丹凤县| 紫阳县| 甘洛县| 隆回县| 建宁县| 达尔| 湘潭市| 沅江市| 临沧市| 芦溪县| 屏边| 新余市| 东兴市| 两当县| 南平市| 彝良县| 沁水县| 沭阳县| 五指山市| 林州市| 丰顺县| 瑞金市| 朔州市| 南雄市| 德庆县| 博客| 米林县| 勃利县| 陇南市| 龙游县| 吉安市| 宜兴市| 遵义市| 衡阳县| 茂名市| 吉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