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速遞)如何提升財政政策效能?中國財長連說三個“早”
中新社北京3月5日電 (記者 夏賓)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5日在今年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上說,將精準研究每一項財政政策,精心安排每一筆財政資金,早出臺政策,早下撥資金,早落地見效。同時,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既保持必要的力度,支持經濟恢復發展,又預留政策空間,應對今后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稱,要提升積極的財政政策效能。在回應如何提升效能的問題時,劉昆給出上述答案。
在他看來,判斷是否提升了效能有三方面考量,即是不是完整、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了黨中央決策部署,是不是促進了經濟健康發展,是不是讓老百姓更多受益。
談及政府工作報告中“一攬子”的減稅降費措施,劉昆表示,措施主要有四方面特點。一是退稅減稅規模歷史上最高,達2.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二是支持方向聚焦制造業、小微企業,制造業等6個行業的退稅減稅達1萬億元,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受益受惠也達1萬億元,體現出精準發力。
三是主要措施是增值稅的留抵退稅。劉昆指出,通過提前退還尚未抵扣的稅款,直接為市場主體提供現金流約1.5萬億元。同時,延續實施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堅決打擊偷稅漏稅騙稅,堅決制止亂收費。
四是幫助地方緩解減收壓力。中央財政大幅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保障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效。
劉昆直言,留得青山,贏得未來,財政部門將精準研究,細化出臺政策,扎實做好有關工作,讓減稅降費的“真金白銀”盡早落到企業,惠及個人,更好實現“放水養魚”“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