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評】同心戰“疫”:需要更多科學精準的惠民生舉措
本網評論員 郭振清
部分人群受疫情影響不能按時還房貸怎么辦?4月7日,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回應新華社記者稱:對受疫情影響的個人住房貸款客戶,可提供包括延后還款時間、延長貸款期限、調整賬單計劃等在內的服務支持。
根據此前多家媒體報道,近期,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多地采取封控措施,不少工薪族被集中隔離或封控在家無法工作,因而收入大減甚至失去收入來源,還不上房貸。許多人因此在網上發出求助,希望銀行能延緩房貸還款期限。各家銀行雖對此有回應,但政策態度并不一致,一些群眾面臨房貸斷供的風險,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應該說,五大銀行這次對新華社記者的集中回應,是積極的,有溫度的,切中了若干房貸客戶人群當下的迫切需求,是金融企業面對疫情影響強化責任擔當,落實相關政策安排,持續做好社會民生領域金融服務的務實舉措。
這當然體現了有關各方眾志成城、同心戰“疫”的決心和力量,而隨著戰“疫”的深入推進,類似的務實舉措也不斷在適時精準推出。
比如,因為疫情防控,一些停工停業的企業出現了現金流緊張的情況,導致職工工資無法及時足額發放。針對這種狀況,日前,江蘇省徐州市做出規定:企業因政府采取停工停業等緊急措施導致經營困難暫無工資支付能力的,經與工會或職工協商同意后,可暫時延期支付勞動者工資,延期時間不超過30天。
尤為引人矚目的是,針對國內疫情近期多發,一些市場主體受到嚴重沖擊、甚至停產歇業的突出困難情況,4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加大紓困和就業兜底等保障力度,決定對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在今年二季度實施暫緩繳納養老保險費,并將已實施的階段性緩繳失業和工傷保險費政策范圍,由餐飲、零售、旅游業擴大至上述5個行業,以緩解這些行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資金壓力;延續執行失業保險保障階段性擴圍政策,今年底前繼續向參保失業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向參保失業農民工發放臨時生活補助;提高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符合條件的地區可從60%提至最高90%,允許地方再拿出4%的失業保險基金結余用于職業技能培訓,并向受疫情影響、暫時無法正常經營的中小微企業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等。
一人有難,眾人相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今年以來,全國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新特點,各地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堅決筑牢疫情防控屏障。而落實中央要求,實現人民期盼,堅決打贏這場攻堅戰“疫”,亟需各界強化擔當,堅定信心,以堅持就是勝利的必勝信念,凝聚起全社會萬眾一心、共渡難關的強大合力。戰勝疫情,實現“動態清零”,需要社會各方的盡責奉獻支持配合,需要在同舟共濟中共克時艱,在眾志成城中贏得勝利。
可以說,在對疫情形勢科學研判的基礎上,針對疫情防控的階段性特點,果斷拿出更多科學精準的務實舉措,迅速有效解決廣大人民群眾因疫情造成的“急難愁盼”,以促進并實現同心戰“疫”,是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的必然要求,是以人民為中心,求真務實、尊重科學、尊重規律的有力體現,也是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和發展優勢的生動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