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柳州7月20日電 (林馨)首屆中國(廣西)—東南亞國際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20日在廣西柳州市舉行。來自中國和東南亞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專家、企業家,共探新能源汽車國際化人才培養。
本次研討會由柳州城市職業學院、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來自中國、泰國、越南、老撾、印度尼西亞等國專家,圍繞“國際產教融合產業創新驅動”這一主題展開研討。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汽車智能產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砼指出,2022年1月《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給中國和東盟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合作上帶來巨大機遇。截至2022年6月,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1001萬輛,約占總量的3.23%。
與此同時,東盟各國也正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泰國出臺政策減少電動汽車進口商的各項稅賦與費用,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越南政府將9座以下純電動汽車消費稅5年內降至3%,免注冊費3年,以此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
越南汽車行業專家阮德玉指出,上述舉措給越南周邊的中國、泰國等國家汽車零部件及整車進入越南市場提供巨大的機遇。越南統計總局數據顯示,越南2021年從中國進口汽車2.27萬輛,同比增長207%,進口額達到8.73億美元。
隨著中國與東盟各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合力發展勢在必行,也給中國—東盟職業教育發展迎來新的機遇。
中國—東盟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王屹認為,職業院校通過與跨國企業深度合作,構建“中國—東南亞職業教育校企共同體”,共建中國—東南亞國際產教融合機制,為中國和東盟國家培養了新能源汽車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
坐落于中國汽車城的柳州城市職業學院,便是積極響應的縮影之一。其與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公司合作共建中印尼上汽通用五菱汽車學院,為中國企業印尼生產基地培養大批印尼本土人才;與中國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合作,在老撾與當地職業院校共建魯班工坊,使中國與東盟職業教育合作關系更加緊密。
來自印度尼西亞汽車行業專家阿里夫·帕瑪達納指出,根據全球發展情況,印尼政府還一如既往推行汽車電氣化的計劃。選派印尼學生前往中國學習,有助于學習相關技術,促進當地汽車產業發展。
當天,研討會發布《關于成立“中國—東盟新能源汽車產教聯盟”的倡議書》,旨在搭建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科研院校為主體的多元合作平臺。成員將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與升級改造、提升服務質量與水平、建設符合東盟地區實際需求的技術標準與服務規范、深化國際產能合作等方面進一步探索,助力中國和東盟地區的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