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飛天網評:在多維審視中增強中國經濟信心
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5%,二季度經濟實現正增長。如何看待這個成績單,增強持續發展的信心與力量,這是正確解讀中國經濟“半年報”的打開方式,也是客觀分析中國經濟應有的心態。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越是面對壓力挑戰,越是能夠看出中國經濟的活力韌性。
“正反兩面”看,中國經濟韌性大。從壓力來看,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持續顯現,國內疫情反彈、烏克蘭危機等超預期因素沖擊陡然增加。無論是從國際形勢,還是從國內壓力等各方面來看,中國經濟所承受的壓力與挑戰是前所未有的,中國經濟發展成績來之不易。換句話說,如果中國經濟不具有巨大韌性,如果我們缺乏科學有效的政策舉措,缺乏“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總要求把控,中國經濟就不可能有現在的結果。從發展勢頭來看,疫情防控科學精準有效,截至目前,我國是世界主要大國中,新冠肺炎發病率最低、死亡人數最少的國家。政策靠前發力,精準有力,今年1至5月,全國新設市場主體1151.4萬戶。保持發展定力,從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到有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統籌發展和安全,我們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中國經濟釋放出強大韌性。
“穩中求進”看,中國經濟活力強。穩中求進是我國長期堅持的工作總基調,對于做好我國經濟工作、提高治國理政效能具有重要意義。面對主要經濟指標的下滑,國務院及時出臺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目的在穩住中國經濟。從經濟發展基礎層面看,產業運行企穩回升,市場需求持續回暖,就業和物價總體平穩,多數地區經濟總體穩定,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舉措起到了“壓艙石”作用,“穩”的基礎在不斷充實與加固,為下半年的經濟持續增長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從經濟發展動能層面看,中國經濟“進”的動能在持續集聚。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2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0.2%,高于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4.1個百分點。上半年清潔能源發電較快增長,水電、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123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8%。繼續上調基本養老金惠及約2億人,兜住兜牢民生底線,落實落細惠民政策,高質量發展添成色、添溫度。
“點面發展”看,中國經濟潛力足。從經濟增長點來看,集中展示了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力。6月,全國電影票房比上月大幅增長1.7倍,汽車產銷量分別環比增長29.7%和34.4%;截至7月10日,主產區累計收購小麥3433萬噸,同比增加160萬噸。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為390.6萬件,同比增長17.5%;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32.5萬家,同比增長20.3%。前5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按美元計價同比增長22.6%。從經濟增長面來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基本面依然未變。經濟總量超過110萬億元的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5G網、高鐵網、高速公路網、網絡零售市場。逾14億人口、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技能的人才資源、64.72%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經濟發展總基調和常態化充實完善政策儲備工具箱,為中國經濟注入了穩中向好的動力活力。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深邃壯闊、包容開放,不懼雨驟風狂。只要我們把準方向,保持信心與定力,就一定能夠推動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實現破浪前行。(張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