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0日電 (張素 謝雁冰)截至目前,今年已有25名中管干部相繼“落馬”。僅在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處分群眾身邊“蠅貪”超過26萬人。多位廉政學者表示,數據反映出中國的反腐敗工作始終保持定力,馳而不息,并呈現出三個亮點。
亮點之一,在于“突出重點”。
“今年,黨中央反腐敗的力度絲毫沒有減弱,仍然保持著高壓態勢。”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偉說,尤其是對重點領域、重點人群、重點環節的反腐敗工作正在持續深化。
從官方通報信息中不難看出,金融、糧食購銷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反腐敗力度不斷加大。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發布的“反腐半年報”顯示,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國企和金融單位共有63人接受審查調查。
“在已查處的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國企和金融單位干部中,約有一半出自金融系統。”宋偉分析說,這既說明金融行業仍是腐敗高發領域之一,也表明反腐敗工作突出重點,通過集中整治某個領域的腐敗問題,以期提升腐敗治理的能力與成效。
今年接受執紀審查的中管干部人數達到25人,這一反腐敗力度受到外界高度關注。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表示,打“虎”數量增多、打“虎”頻率加快,既是為清除黨內腐敗“毒瘤”,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也傳遞了嚴把選人政治關和廉潔關、把真正優秀的領導干部選拔到重要崗位上的信號。
亮點之二,在于“精準施策”。
在受訪學者看來,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作出的持續懲治國有企業腐敗問題等決策部署得到有力執行、有效落實。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作出的多項部署,比如持續推進金融領域腐敗治理、深化國企反腐敗工作等,可謂有的放矢、精準施策。
“無論是在反腐敗過程中對一些案件的把握,還是相關制度的完善,精準化程度可謂越來越高。”宋偉以近期完成反饋的十九屆中央第九輪巡視為例說,中央巡視不僅再次實現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目標,并且對于被巡視單位的政治監督愈發精準。
如其所言,本輪巡視發現的突出問題有“統籌發展和安全不夠到位,防范化解風險有不足”“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存在廉政風險,‘四風’問題仍有發生”等。目前,被巡視的中央和國家機關單位正在分別整改。
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還對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作出部署。僅在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5萬余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8萬余人。其中,不少地方通過公共停車管理、中小學校學生餐、殯葬領域亂象、虛假違法廣告等專項治理,推動解決一批民生“痛點”。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中國的反腐敗工作特點不僅在于制度化、規范化,還在于能夠精準回應民眾的要求。而通過對既往反腐敗經驗的總結,以點帶面推動整個反腐敗工作,法治化、精準化水平將進一步提升。
亮點之三,在于“扎緊制度籠子”。
宋偉注意到,繼去年《中國共產黨組織處理規定(試行)》《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等文件印發公布后,今年又有《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管理規定》等規定出臺,這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科學可行的制度依據和制度支撐。
他進一步指出,無論是“打虎”“拍蠅”“獵狐”,還是出臺一系列制度規范,都是強調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強調三者之間的整體性,這既是對中共十八大以來反腐敗重要經驗的總結,也是未來反腐敗工作的導向或目標。
上半年印發的黨內法規規范中還有《紀檢監察機關派駐機構工作規則》,該工作規則旨在推進紀檢監察工作自身運行的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此外,在經過十九屆中央第九輪巡視后,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方面正在建立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并表示要“拿出可操作、可落地、可檢查的整改措施”。
“紀檢監察機關不是天然的‘保險箱’,不能只看別人、不看自己。”莊德水說,這也反映出“黨中央刀刃向內、刮骨療毒、嚴防‘燈下黑’的決心”。
受訪學者強調,通過制定黨內法規規范,針對薄弱性環節加強制度反腐建設,補足制度短板,能夠有效從制度上防止腐敗行為的發生,而這對于全面從嚴治黨以及持續提高黨的執政水平意義深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