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是當前及今后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關鍵舉措。繼去年國務院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之后,8月16日,國家衛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出臺,不僅是對《決定》的深化,更是相關決策部門立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科學研判當前及今后中國人口生育發展形勢所做出的重大決策,對中國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助力實現人口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自從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來,人口形勢發生顯著變化。一方面,近年來,中國出生人口數和生育率呈下降趨勢。2015年至2021年,中國出生人數由2015年的1655萬人降至2021年的1062萬人,生育率則由12‰降至7.52‰。另一方面,經濟社會進步推動生育成本上升,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因素已成為影響家庭生育的關鍵。在此背景下,《意見》立足客觀實際,尊重經濟社會和人口發展規律,提出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休假政策、強化住房稅收等支持措施、加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構建生育友好的就業環境以及加強宣傳引導和服務管理等七大方面的20項具體舉措,對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政策作出針對性、系統性、綜合性、全方位的政策部署。可以說,《意見》的出臺,既解除了人民群眾生育的后顧之憂,也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形成了有力支撐。具體來看,《意見》具有以下三方面特點:
一是突出精準施策,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和社會發展所需。當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但生育成本上升導致很多家庭“不愿生”“生不起”“養不起”。為了有效解決人民群眾面臨的實際困難,《意見》瞄準當前生育矛盾所在,提出要深入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并在就業、社保、住房、稅收等方面提出要向積極生育支持措施傾斜。同時,針對當前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發展面臨的實際困難,《意見》明確提出,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降低托育機構運營成本、提升托育服務質量等具體細化舉措,無疑將提振社會各界對普惠托育服務行業發展的信心。
二是突出科學施策,持續優化多元服務供給。推動優生優育,實現科學育兒是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手段。《意見》提出,從生育、哺育、養育再到教育的覆蓋嬰幼兒全生命周期照護體系,明確提出,在改善優生優育全程服務、提升兒童健康服務質量、加強生殖健康服務、提高家庭嬰幼兒照護能力等領域的具體落實舉措,具有極強的指導性。《意見》還指出,政府、市場、社會、家庭等多元主體協同發展,明確了政府在要素場地支持、標準化建設、行業引導監督等方面的責任,提出要發揮市場力量和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的積極作用。
三是突出系統施策,統籌推進各項舉措聯動有效。推動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涉及領域廣、部門多、難度大,必須堅持整體系統思維,各個主體、各個部門要統籌推進各項舉措扎實有效落實。對此,《意見》明確多方主體責任,提出并細化了要素保障、機制建設、技術支持等多個方面的針對性舉措,不僅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同時具有較高的協同聯動性。值得注意的是,《意見》針對重點群體,提出促進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傾斜以及推動維護勞動就業合法權益等,可以有效提升措施落實過程中的聯動效應。
綜合而言,《意見》是新時期中國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的又一重要文件,不僅解決了積極生育支持措施“有沒有”的問題,更瞄準“好不好”的需求,對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解決人民群眾和社會經濟發展所需具有重要價值。
侯勝東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