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油龍”勇往直前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林 鐸 通訊員 劉 煜 盧曉銳
如果說油料是戰爭的“血液”,那么輸油管線就是保障“血液”暢通的“大動脈”,管線部隊就是托舉“大動脈”的“鋼鐵油龍”。
2016年9月,在聯勤保障部隊成立大會上,習主席致訓詞時強調,要按照聯合作戰、聯合訓練、聯合保障的要求加快部隊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聯勤保障部隊。
統帥殷切期望,化作如山使命。聯勤保障部隊某輸油管線團重組成立后,始終牢記領袖囑托,緊貼實戰開展訓練,從云嶺大地到雪域高原,從粵北峻嶺到南海之濱,不斷錘煉復雜條件下油料保障能力,構建起四通八達的“戰場大動脈”。
忠誠,履行使命任務
奔涌,不僅是油料在管線中的狀態,也是管線兵在強軍征程上的姿態。
2018年,聯勤保障部隊某輸油管線團重組成立。
“提高一體化聯合保障能力,確保隨時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痹搱F政委朱海奇告訴記者,這是新時代、新體制賦予他們的新使命、新任務。
翻開歷史,當年邊境作戰中,面對敵人的火力包圍,該團前身部隊的先輩克服重重困難、突破層層阻攔,成功完成油料前送任務,在炮火硝煙里鑄就了戰天斗地、勇往直前的管線兵精神。
面對建設現代化聯勤保障力量的新要求,新時代的管線兵們用實際行動作出了回答:戰斗發生在哪里,管線就架設到哪里;戰線延伸到哪里,油料就保障到哪里!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再難逾越的天塹,也阻擋不了管線兵們忠誠履行使命任務、矢志保障為打贏的堅定步伐——進高原,他們跳進冰冷刺骨的雪水河;過戈壁,他們踏進漫天沙塵的狂風里;鉆涵洞,他們爬過陰冷潮濕的下水管……
那年粵北叢林,連日暴雨引發山洪。該團正在執行的實戰化輸油保障演練受到嚴重阻礙。情況危急,他們馬上展開搶修。
“架設懸掛裝置,穿越洪流!”指揮所經過仔細研判,第一時間下達處置命令。一級上士吳勇帶頭跳入齊胸的洪水中,與應急搶修組戰友一道,選定點位、支起塔架、安置鋼索,搭成了一條橫跨洪流的懸掛管線?!皯饒鰟用}”重新聯通,“戰場血液”繼續向前奔涌。
這一年,吳勇被中央軍委表彰為全軍備戰標兵個人;這一年,聯勤保障部隊首次組織輸油管線團跨區輪訓,該團擔負承訓任務,官兵們編寫了5本教材,培養了數百名管線專業骨干。
近年來,隨著使命任務拓展,該團官兵的足跡不斷延伸——高原、海島、叢林,人跡罕至之地,他們用鋼鐵脊梁支撐“戰場動脈”;陡坡、峽谷、冰河,險象叢生之處,他們用堅強意志駕馭“鋼鐵油龍”。
轉型,瞄準作戰需要
對于一支重新組建成立的部隊而言,轉型,不僅意味著體制編制的變化,也意味著思維和能力都要重塑再造。
2020年一次演習,該團接到上級命令對海軍軍艦進行岸灘油料保障。接到任務后,管線在很短時間就從港口油庫鋪設到了碼頭。
然而來到軍艦前,始料不及的情況發生了:油料加注口與管線尺寸不匹配。
裝備近在眼前,油料卻無法加注。他們聯系廠家緊急制作了轉換接頭,才完成任務。
保障對象變了,思維理念也要及時調整。談起這次經歷,該團參謀長母德林感慨良多:“以往,我們以保障陸軍部隊為主,管線與保障對象的主戰裝備基本匹配;而現在,保障對象拓展到多軍兵種,裝備的適配性成了我們必須研究解決的問題,因為這將直接影響戰局走勢。”
痛定思痛,他們瞄準作戰需要,主動適應轉型——走訪任務單位,對接保障需求;開辦“聯勤夜?!?,學習聯合作戰理論……
去年,接到保障空軍某部航空煤油輸送任務,該團扎實做好前期工作。航空煤油對過濾器要求極高,負責末端油料入罐的連長李金國帶領技術骨干,提前向廠家協調航空煤油精濾器,并學習掌握了操作方法。
他們還關口前移,提前與任務單位溝通,了解相關裝備型號、接口尺寸,備足了可能用到的連接裝備器材。執行任務那天,航空煤油通過末端油料化驗,順利入庫。
為戰,錘煉保障硬功
南國密林,繁星點點,灰色管線如同蜿蜒臥龍跨越在山嶺之間,一場管線實鋪實輸演練正在上演。
“末端計量站油料取樣檢驗完成,各項指標合格。”夜色之中,油料化驗員拿起對講機報告情況。調度室內,調度指揮員、二級軍士長熊繁榮長舒了一口氣,隨即下達停止作業指令。
鋪設輸油管線1萬多根,需穿越3條大河、鉆過數十個涵洞,航空煤油輸送距離近百公里……這不僅是全軍輸油管線部隊對長距離運輸油料的一次全新探索,也是該團緊盯戰場練兵備戰的一個縮影。
這些年,該團不斷提高任務目標難度,從輸油距離、輸油數量、輸油質量等方面逐步突破,在轉型中實現新的發展。
“訓練實打實,打仗才能硬碰硬?!蹦尺B連長劉明昭印象中,最為考驗意志的一次是在粵東山地進行的演練。時值盛夏,氣溫高達40攝氏度,任務地域地形高差有數百米。他帶領戰士們在烈日下肩扛管線爬坡越坎,沿著山路鋪設管線——山路狹窄,車輛難以進入,設備全靠人工搬運;坡陡路滑,泥濘曲折的山路讓搬運更加吃力;持續的高溫也在快速消耗著官兵的體力……大家不懼艱險,沒日沒夜奮戰4天,終于使管線順利向前方貫通。
作為全軍成立最早的團級野戰輸油管線部隊,該團雖然保障任務重、管線鋪設地域廣,但始終堅持思戰研戰。官兵著眼實戰編寫的多本教材,填補了輸油管線部隊專業訓練多項空白,研發的油料調度指揮可視化系統,大幅提高了作業效率。
近兩年,他們還探索構建營區內實輸訓練循環系統,將單兵專業訓練置于合成訓練環境之中,提高專業水平,培養協同意識,縮短了戰斗力生成周期。
“胸懷強軍夢,油龍在奔騰;越山川,跨江河,東西南北有我管線兵……”正如這首《管線兵之歌》唱的一樣,在強軍興軍的征途上,管線兵們會繼續奮力翻山越嶺,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