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28日電(記者 孫自法)2022年8月28日是中國一代科學泰斗周培源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協)、九三學社、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中科院)共同主辦的“科學泰斗 國士無雙——紀念周培源誕辰120周年主題展”當天在北京中國科技館開幕。
周培源先生是蜚聲海內外的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近代科學、教育事業的奠基人和科技界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他一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獻身和平,為人類科學與和平事業鞠躬盡瘁,為世人楷模。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出生于江蘇宜興,1924年畢業于清華學校,1926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學士、碩士學位,1928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理學博士學位。1955年被選聘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11月逝世。
周培源院士曾任清華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教授、副校長、校長,中國科協主席、名譽主席,中科院副院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名譽理事長,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他是中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主要從事流體力學中的湍流理論和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論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果,是湍流模式理論奠基人。20世紀30年代在美國參加愛因斯坦領導的廣義相對論討論班,研究并初步證實廣義相對論引力論中“坐標有關”的重要論點,為發展中國現代科學教育事業、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促進世界和平等作出杰出貢獻。
“科學泰斗國士無雙——紀念周培源誕辰120周年主題展”,展出的周培源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發言的籌備資料。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2022年正值周培源先生誕辰120周年,此次主題展是“紀念周培源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展覽包括大師初成、科技外交、捍衛和平、桃李滿園、科學巨匠、科協工作、參政議政、家庭生活、反哺桑梓等主題章節,通過196幅歷史圖片和47件珍貴實物,系統回顧了周培源在中國科學研究、教書育人、國際科技交流、參政議政等方面的卓越貢獻,緬懷他強大的精神力量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向公眾傳遞周培源先生以國家民族命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
主題展開幕式上,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九三學社原中央主席、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院士,北京大學校長龔旗煌院士,中科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李樹深院士,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張杰院士,中國力學學會理事會長方岱寧院士,國際科學與和平周中國組織委員會主任馬文普,周培源基金會副理事長陳十一院士,周培源家屬代表周志兵等共同為展覽揭幕,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主持開幕式。
關于周培源與愛因斯坦之間的淵源,中科院官方平臺“中科院之聲”28日刊發的紀念文章披露,早在芝加哥大學求學期間,周培源便對廣義相對論進行若干思考,1928年在加州理工學院完成的博士論文《在愛因斯坦引力論中具有旋轉對稱性物體的引力場》,被授予“最佳論文”。1936年,周培源參加愛因斯坦主持的廣義相對論研討班。1937年夏研討班學習生涯告一段落,周培源臨行前到愛因斯坦書房辭行,并為愛因斯坦在書房里拍攝了一張照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