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是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初秋時節,在廣袤田野里,農機縱橫馳騁,農民辛勤耕耘,田間地頭一派大忙景象。據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目前全國秋糧已收獲2.36億畝,完成近兩成。秋糧生產首戰告捷,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了基礎、注入了信心,彰顯“中國飯碗”的底色與成色。
倉廩實,天下安。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新疆等地考察時,多次對糧食安全、鄉村振興作出重要指示,充分體現了他對“三農”工作一以貫之的關注,對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念茲在茲。對有著14億人口的中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糧食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是國家安全的基礎,也是國際社會長期面臨的挑戰。經過多年努力,中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解決了占世界1/5人口的吃飯問題。2021年,中國糧食播種面積為17.64億畝,比上年增加1295萬畝;糧食總產量再創新高,達13657億斤,連續18年增產豐收。2021年,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483公斤,遠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安全標準線;中國谷物自給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保證了谷物的基本自給。事實證明,中國的糧食安全形勢正處在歷史最好時期,中國有能力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今年秋糧豐收來之不易,每一份收獲背后都凝聚著全國上下的悉心滴灌。今年以來,國際糧食市場動蕩,世界形勢復雜多變,國內新冠疫情反復,都給糧食豐收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面對嚴峻形勢,中國各地區各部門采取大力度、超常規的舉措,全力爭取糧食豐收。為緩解農資價格上漲給春耕生產帶來的影響,年初中央財政下達了200億元資金,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投放100萬噸國家鉀肥儲備;面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國際農產品供應鏈風險陡增,中國的鐵路部門落實好農耕物資運輸優惠政策,克服疫情困難為化肥等農耕物資運輸提供綠色通道,其中長三角地區鐵路部門4月份發運化肥等農耕物資20.1萬噸,同比增加252.3%……這一系列部署最大程度減少了不良因素對糧食生產的沖擊,確保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黨中央的關心、社會各界的關注,為糧食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糧食豐收離不開守護在田間地頭廣大農民的辛勤勞動。寒冷的凌晨,漆黑的冬夜,烈日下揮灑的汗水,晚霞中齊整的秧苗……一雙手,在田埂間播下希望,兩只腳,在土地中踏出未來。豐收,在點滴耕耘中;豐收,在辛勤打拼中;豐收,在春華秋實中;豐收,在中國農民勤勞的手中。正是無數中國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付出,才讓糧食安全變得觸手可及,才讓美好生活變得指日可待。
中國農民豐收節,既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日子,也是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向辛勤的農民勞動者致敬。中國上下各方齊努力,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把糧食安全的基礎夯得更實,讓壓艙石作用更穩固,這樣中國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氣就會更足。
崔偉 晁孟強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