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中國)在西安,習近平與中亞五國元首共同種下石榴樹
中新社西安5月19日電 題:在西安,習近平與中亞五國元首共同種下石榴樹
中新社記者 黃鈺欽
一株新苗、一鍬厚土、一瓢清水,一棵棵石榴樹在千年古都西安落地生根。
5月19日,在中國—中亞峰會結束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中亞五國元首一起揮鍬培土,共同種下六棵象征友誼的石榴樹。在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中國—中亞友誼林里這一抹蔥蘢,成為中國與中亞國家千年友好交往的最新見證。
5月19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陜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峰會結束后,習近平和中亞五國元首共同種下六棵石榴樹。新華社記者 劉彬 攝在外交場合中,種下友誼之樹,寄托友情、許下美好祝愿,是一種常用的禮賓安排。從深入泥土、緊密相連的根,到向上生長、亭亭如蓋的葉,都蘊含著國與國親密無間、厚植友好的美好寓意。
不論是“折柳送別”,還是“百年樹人”,樹對于中國人來說更別有一份特殊情致。在中國元首外交中,習近平在不同外交場合栽種下的象征友誼的常青樹,如今已蔚然成林。
此前,訪問土庫曼斯坦時,習近平在元首林種下一株象征中土兩國友誼的杉樹。端詳種下的樹苗,習近平表示,這棵樹很有意義。“下次訪問,我會再來看看它。”
在歷史名城撒馬爾罕,烏茲別克斯坦總統邀請習近平共同種下一棵橡樹,象征中烏友誼枝繁葉茂、生生不息的延續。
不僅親自栽種樹木,習近平還以樹喻理,寄托友好綿長久遠的希望。2019年,對吉爾吉斯斯坦進行國事訪問前夕,習近平曾發表題為《愿中吉友誼之樹枝繁葉茂、四季常青》的署名文章,冀望兩國友好事業如巍巍天山上蒼勁挺拔的雪嶺云杉。
5月19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陜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峰會結束后,習近平和中亞五國元首共同種下六棵石榴樹。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當天,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后六國元首共植友誼樹的這一特殊環節,無疑寄托著東道主對發展同中亞國家友好關系的希冀。
作為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回顧中國與中亞的頻密交往,這一份以樹寄情、厚植友誼的心意,中亞國家看得見,也體會得到。
共植友誼樹,是外交場合超越語言的一種情感表達。作為國與國之間友誼的象征,種什么樣的樹種也頗有一番講究。
例如,在白俄羅斯獨立宮貴賓林,習近平與白俄羅斯總統共同植下一棵云杉樹。當地以針葉林為主,選擇種植品質上等的云杉,可謂順理成章。又如,在訪問巴基斯坦時,習近平與巴基斯坦總理一道種植松樹并特別說道,“這是中巴友誼的象征,象征著兩國友誼如同松樹一般萬古長青。”
古都西安盛情迎接出席中國-中亞峰會的貴賓。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長安復攜手,再顧重千金。”當中國與中亞五國元首相聚千年古都西安,在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選擇共同種下石榴樹,別有一層深意。
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使者張騫自長安出發,出使西域,打開了中國同中亞友好交往的大門。駝鈴聲聲、絲路綿延,古絲綢之路將中國與中亞聯系在一起。
回溯歷史,石榴正是原產于中亞。早在西漢時期,石榴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被古人譽為“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引種之初就選在當時的都城長安,石榴也由此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
時光流轉,文脈悠悠跨越千年。如今,中國同中亞五國正致力于攜手建設守望相助、共同發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在西安,習近平和中亞五國元首親手種下石榴樹,既見證中國同中亞千年友好交往,也象征中國同中亞緊密團結合作,更寄托對中國—中亞關系美好未來的期待。
不僅如此,石榴花還是今天西安的市花。五月的西安,石榴花正用一抹抹亮色裝點大街小巷。繁茂爛漫的花朵,曾被唐代詩人韓愈稱贊為——“五月榴花照眼明”。
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在這座東西方文明交匯點上的千年古都,一棵棵石榴樹正連接起中國與中亞國家交往的歷史與未來。初夏時節,滿城石榴花開,恰逢鄰家客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