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5月30日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下午與空間站組合體順利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記者當天從中國電科獲悉,本次任務中,中國電科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單位,打造提供致密安全的測控通信網、電力滿滿的能源矩陣、精準牽引的激光雷達等關鍵設備,為神舟十六號任務全程護航。
測控系統迭代升級性能更強
“光學跟蹤正常”“USB雷達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載人航天等發射任務實施時,公眾通過直播經常聽到各項“正常”口令聲。
其中,USB測控網(統一S波段測控網)這一致密的測控通信網,由中國電科從地面測控站、海上測量船及中繼衛星系統等維度精心編織,通過遙測、外測、安控等精準控制,為航天器安全發射、飛行入軌、交會對接全程護航。
針對此次任務的新情況新特點,中國電科自主研發出新一代地面測控系統,并成功應用該系統對東風測控站USB測控設備進行更新換代。“以往的測控系統,要先對天線采集的信號進行‘翻譯’處理,才能讀取可用信息。新一代地面測控系統能直接跳過‘翻譯’環節,實現‘即采即用’,使信號收發效率數倍提升。”中國電科技術專家表示,新系統技術領先,采用射頻直接采樣技術、全光纖互連數字化系統架構,大幅增強信號傳輸抗干擾能力。
性能更強的同時也更“聰明”,新一代地面測控系統的軟件硬件均實現國產化,還針對整個發射任務場景進行自動化運行設計,具備完備“無人值守”能力,即使工作人員不進行操作,測控系統也能通過“思考”和“判斷”,精確接收航天器發回地球的運行狀態、實時信息、科研資料,有力保障航天員與地面指揮中心雙向溝通、圖像傳輸、測量控制、安全控制等重大任務。
剛性太陽電池陣等持續注入能量
中國電科研發出性能優異的剛性太陽電池陣“翅膀”、穩定可靠的二次供電“脈搏”,可為航天器源源不斷注入能量。
“通過將接收到的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太陽電池陣可為航天器各分系統和有效載荷提供電能,并向蓄電池組提供充電服務。”技術專家介紹,中國電科為神舟十六號配備剛性太陽電池陣,采用轉換效率高、抗輻照性能好的三結砷化鎵太陽電池。該產品結構穩定、可靠性高,即使面對復雜的供電環境也能“穩如泰山”,讓“太空之旅”電力滿滿。
同時,中國電科自主研發多款DC/DC變換器和EMI電源濾波器,為運載火箭飛控系統和飛船光學跟蹤系統提供小型化高可靠的二次供電方案。其中,箭載系列產品能在火箭發射強沖擊、高震動情況下可靠供電。船載系列產品能在空間輻射、低氣壓、冷熱劇烈交替等環境下,確保飛船在軌運行二次供配電系統的安全可靠。
激光雷達精準牽引太空交會對接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整個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
中國電科介紹說,交會對接過程中,中國電科自主研制的空間站交會對接激光雷達,從多方位、大范圍接收光信號,精準測量空間飛行器距離速度角度等相對運動參數,精確實現空間站核心艙徑向端口交會任務的對接引導。
同時,為實現航天器在軌運行、交會對接以及出艙作業等過程的地面實時控制及綜合展示,中國電科研發的三維綜合立體顯示系統,能夠接收實時數據驅動,對作業過程進行預示模擬,具備空間站部件級實體的精細作業仿真能力,可實現空間站任務真實運行場景與數字平臺同步的數字孿生效果,并提升地面控制端對空間站在軌運行狀態的整體感知能力。
此外,中國電科研制的混合式步進電機,應用于飛船生命保障分系統,通過電機驅動溫控閥,調節氣體流量,有效降低升溫,為航天員和開展科學實驗提供舒適環境。在航天員系統中,中國電科研制提供的20余種數百只傳感器,可精準測量各系統內的壓力、溫度、濕度、氣體、生理等信號,時刻監護航天員身體狀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