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27年,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初步建立。什么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服務體系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服務的重點是什么,一起來看。
專家解讀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據了解,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重點是全面保障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經費投入、治理體系等不斷適應教育強國需要,同時,實現從學前到高中階段教育資助“應助盡助”。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操太圣:基本公共教育服務,要滿足廣大老百姓最關切的、跟他們利益特別相關的一些事情,為他提供好的服務,一定要注意服務提供是不是具有公共性,是不是具有普惠性,強調公平,還強調發展。
同時,面向青少年學生的衛生健康、文化體育、就業創業等其他基本公共服務,也納入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建設。此外,《意見》還提出,進一步加大對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支持力度,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提高縣域普通高中辦學水平。采取財政補貼、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籌措義務教育課后服務經費,豐富優質課后服務資源,強化課后育人功能。
山東省教育廳黨組成員 副廳長 仲紅波:以公益普惠和優質均衡為基本方向,系統設計了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路徑和措施,回應新時代學生教育服務的新形勢和新需求,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
此次《意見》提出,要全面保障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這也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主體,什么是優質均衡,實施的背景是什么?
據了解,到2021年底,全國2895個縣級行政單位均通過了國家督導評估,義務教育實現縣域基本均衡發展。在此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決策部署,開啟了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的新階段,此次《意見》對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如何發力、如何保障給予了整體規劃。
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 張志勇:包括資源的配置,整個教育資源的規劃布局,保障投入都要堅持優先發展。強調政府組織,量力而行還要盡力而為,還要不斷提高這種公共服務的水平,強調補齊短板,強調了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共同發展、校際均衡發展。要堅持改革創新,很多問題還要在綜合改革當中去破解。
此次《意見》分別設定了到2027年、2035年的目標任務,提出到2027年,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初步建立,供給總量進一步擴大,供給結構進一步優化,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到2035年,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經費投入、治理體系適應教育強國需要,市(地、州、盟)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絕大多數縣(市、區、旗)域義務教育實現優質均衡,適齡學生享有公平優質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總體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推進學校建設標準化
縮小區域教育差距
為全面保障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硬件條件均衡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實現高質量上的均衡。此次《意見》既提出了“補短板”的任務,又提出了“提質量”的措施,其中將以推進學校建設標準化為重點,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縮小區域教育差距。
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 張志勇:這一次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有標準的,像校舍的條件、師資,包括班額、信息化、我們的管理水平。我們講的是一個區域,不是全國一張圖紙,這個區域現在講首先是縣域。我們的孩子他享受的教育資源在供給的能力和條件上是一樣的。比方說,縣域內這個地方能夠提供塑膠跑道,我那個地方沒有理由是個土操場。
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是同質化的教育,我們每個孩子在學校里面享受的教育,它可以是個別化的、個性化的。比方說這個孩子學習語文有點困難,學校有義務給孩子提供個別化服務;孩子數學特別好,我們的公共服務也有義務給數學提供個性化的拓展性學習。這就是我們講的,為每個孩子提供公平的個性化的差別化教育。
(總臺央視記者 高晨源 郭民 四川臺 寧波臺 山東教育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