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亮麗名片——中國橋梁

2023-07-04 08:4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以來,一批重大橋梁工程項目正在推進,常泰長江大橋主航道橋主跨達1176米,采用雙層斜拉橋結構,是集高速公路、城際鐵路、一級公路為一體的復合過江通道;張靖皋長江大橋南航道橋主跨達2300米,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跨徑懸索橋。

目前,在橋梁跨徑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各類型橋梁中,中國均占據半數以上。中國橋梁已成為中國的亮麗名片。這背后,有中國建設者的智慧與汗水,有他們孜孜以求的自主創新。

中國橋梁建設史可追溯到商周時期,當時的橋梁以木質結構為主,主要是梁橋和浮橋。秦漢時期,隨著冶煉技術的成熟和券石技術的產生,我國具備了梁、拱、索、浮四大橋梁基本體系。回溯中國古代橋梁建筑,有不少屬于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潮州湘子橋、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四大古橋是中國古代橋梁的建設典范。

河北趙州橋單孔石拱跨度超37米,在當時是一個創舉。設計師李春在原先疊梁拱的架構基礎上,兩側添加小拱,創造出第一個“敞肩拱”的新式橋型。這種設計,不僅節約石料,減輕橋的自重,還能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在世界上相當長的時間里是獨一無二的。

近代以來,自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前的一個多世紀,我國橋梁自主發展近乎停滯。直至20世紀30年代,“中國現代橋梁之父”茅以升主持修建錢塘江大橋,這是一座公鐵兩用的雙層鋼桁梁橋。當時,國內外都有人斷言,錢塘江江底流沙層厚,建橋不可能成功。但茅以升利用“氣壓沉箱法”克服了這一困難,只以兩年多的時間和較低的成本,就建成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座自行設計和主持修建的公鐵兩用大橋,結束了由外國人壟斷中國橋梁建設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后,受限于國內資源、技術和工業化水平,造橋基本靠手工作業。盡管如此,這一時期,我國公路橋梁數量仍快速增長,規模由1957年的3.68萬座增長到1978年的12.82萬座。

其中,20世紀60年代修建的南京長江大橋是長江上首座新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公鐵兩用特大橋,打破了外國專家做出的“水深流急,不宜建橋”的結論,在中國橋梁史和世界橋梁史上均具有重要意義。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標志著中國橋梁建設在勘測設計、科研試驗、施工技術、建筑材料、設備制造等方面均提升至全新水平,是中國橋梁建設歷程上的又一里程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展了全球最大規模的現代橋梁建設,修建了主跨超600米的斜拉橋上海楊浦大橋、主跨888米的懸索橋廣東虎門大橋、主跨420米的拱橋四川萬縣長江大橋(現重慶萬州長江大橋)。

江陰大橋是中國內地首座千米跨徑橋梁。大橋橫跨長江黃金水道,為保障航道暢通,建設要求一跨過江。作為特大跨柔性橋梁,抗風設計十分重要。為此,江陰大橋采用了穩定性較好的箱型加勁梁,并把箱梁的斷面做成中間厚、兩邊薄的“風嘴型”,同時在箱梁的兩旁設置了導流板,進而提升大風中橋梁的安全性。

世界首座跨徑千米級斜拉橋蘇通長江公路大橋通車;杭州灣跨海大橋、矮寨大橋相繼建成,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世界上最大跨徑拱橋平南三橋、世界最長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平潭海峽大橋等一批世界級橋梁陸續完工,標志著中國橋梁建設不斷實現新跨越。

2018年10月,集橋、島、隧于一體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建成開通。作為世界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公路橋梁,為同時保障海空航線運行,港珠澳大橋修建了一條6.7公里長的海底隧道。隧道由33節鋼筋混凝土沉管對接而成。每節沉管重約8萬噸,相當于一艘重型航母的滿載排水量。更復雜的是,沉管需要沉入幾十米深的海底保證120年內“滴水不漏”。港珠澳大橋體現了我國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體現了我國的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

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建公路橋梁31.98萬座、4913.7萬延米,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建成公路橋梁103.32萬座。

如今,中國橋梁工程的規模和技術水平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由“跟跑”“并跑”走向“全面領跑”,步履鏗鏘從橋梁大國邁進橋梁強國,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為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本報記者韓鑫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04日 08 版)

  • 相關閱讀
  • 鼓嶺情緣 跨越世紀的圓夢之旅

    1992年4月8日,《人民日報》國際版發表《啊,鼓嶺!》一文。文中美國人加德納魂牽福建“故里”鼓嶺的故事,感動了千千萬萬的讀者,其中就包括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看完這篇文章,習近...

    時間:07-10
  • 總書記關注的這個題目,有中國的未來

      跨越時空,照亮人們前行之路,是思想的指引。  江蘇蘇州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這一席話,望向一個城市的未來,也是一個國家的未來:  “蘇州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上做得很好,這里不僅有歷史文化的傳承,而...

    時間:07-10
  • 知識產權為高質量發展蓄動力(科技視點)

    在第九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上,與會者在技術轉移專區參觀。周東潮攝 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活躍、開放程度高、創新能力強,擁有全國近1/3的有效專利和1/4的有效商標。...

    時間:07-10
  • 金融推動養老服務優化供給(財經眼·創新金融服務 助力“老有所養”(下))

      北京市朝陽區麥子店街道的一家養老社區內,老人們在練習書法。   袁全勝攝   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進基本養老服務...

    時間:07-10
  •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本報北京7月9日電 (記者王昊男)7月7日,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在京召開。三省市黨政主要領導齊聚一堂,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時間:07-10
  •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磁場效應顯現

      核心閱讀   7月6日至8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辦。大會共對接210家上下游企業,達成110億元意向采購金額,推動32個重大產業項目簽約,項目投資總額288億元。面向未來,上海將強...

    時間:07-10
  • 2023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啟動

      本報北京7月9日電 (記者楊昊)7月8日,“少年兒童心向黨 關愛守護伴成長”2023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啟動式在京舉行。全國婦聯主席沈躍躍出席活動,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兒...

    時間:07-10
  • “盛世中華 何以中國”網上主題宣傳在西安啟動

      本報西安7月9日電 (記者龔仕建、張丹華)7月9日,由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陜西省委網信委聯合指導的“盛世中華 何以中國”網上主題宣傳在陜西西安啟動。中央網信辦副主任...

    時間:07-10
  • 上半年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7.7億人次

      本報北京7月9日電 (記者李心萍)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7.7億人次。其中4、5、6月份旅客發送量快速攀升,較2019年同期...

    時間:07-10
  • 推動暑期旅游市場升級提質(縱橫)

      年輕人約上好友,在旅途中發現更美的風景;家長們帶上孩子,走過名山大川,探訪人文古跡,追尋更有意義的假期……最近,“暑期檔”旅游熱潮悄然而至。  近年來,隨著旅游市場的發展,年輕...

    時間:07-10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硕县| 山东省| 佛坪县| 通道| 镇远县| 甘肃省| 秀山| 沈丘县| 台前县| 军事| 新巴尔虎右旗| 青铜峡市| 西林县| 卓资县| 武鸣县| 永昌县| 故城县| 米易县| 依安县| 常州市| 崇仁县| 绩溪县| 丽水市| 龙海市| 邵阳市| 榆树市| 黄大仙区| 色达县| 灵丘县| 长治县| 枣阳市| 大安市| 济源市| 安仁县| 新民市| 招远市| 公安县| 登封市| 黑水县| 福泉市|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