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舉行一年多來,中國積極推動全球發展倡議落地生效,實施了多個發展項目,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研究學部副主任周弘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全球發展倡議契合人類發展的共同需求和共同期盼,助力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全球發展倡議提出以來,得到了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近70個國家加入了中國發起成立的“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周弘表示,全球發展倡議是新時代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全球發展領域的重要實踐,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反映出世界人民對和平發展、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共同心聲。
一年多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成果清單》中的32項務實舉措已有一半實施完成或取得早期成果。“推動實施一批普惠性強、實用性高、帶動面廣的發展項目,在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共同推動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發布‘全球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概念文件,推動各國能源可及和清潔能源轉型;宣布中國‘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數據面向全球開放共享,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落實提供科學決策支撐……”周弘說,全球發展倡議逐步落地生根,合作機制不斷完善,重點領域合作有序推進,能力建設項目陸續推出,給各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一個個務實合作項目體現了中國堅持平等互利原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
周弘表示,當前,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落實進程受阻,南北鴻溝繼續拉大,糧食、能源危機疊加。“國際社會迫切需要把發展置于國際議程中心位置,凝聚共謀合作發展的國際共識。中國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提出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反對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這不僅為人類共同繁榮進步指明方向,還提供了處理國際事務和解決國際爭端的有效方式。”
周弘認為,中國始終不忘發展中國家的定位,始終把自身的發展置于人類發展的坐標系中。這使得中國的發展經驗更貼近發展中國家的實際,也更容易為發展中國家所接受。“全球發展倡議符合時代潮流,符合發展中國家的現實需求,也符合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周弘說,未來中國將繼續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05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