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深刻理解和把握“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023-07-12 08:1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深刻理解和把握“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科學指引。

  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論和制度。”從“宅茲中國”的文化根基,到“何以中國”的文化自覺,“第二個結合”貫通過去、現在和未來,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

  我們黨對堅持和發展中國道路的認識達到新高度。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沒有中華5000多年文明,就不會有中國特色;沒有中國特色,就不會有我們今天如此成功的中國道路。中國道路每一步的開拓,都是基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歷史、中華文化和中國國情的結合。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的過程中,形成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價值觀念,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等人文精神,構成了中國道路的內在基因密碼。這些重要價值觀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深刻體現于安邦理政的治國之道中,貫徹于修身處世的道德理念中,灌注于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中,呈現于質文兼具的表達方式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恒久與堅韌、清醒與思辨,為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豐沛精神動力和豐厚思想資源。

  我們黨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理論的認識達到新高度。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才能根深葉茂。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百余年來,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推進“兩個結合”中,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而且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我們黨對堅持和發展中國制度的認識達到新高度。“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制度優勢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中國制度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堅持和發展中國制度提供了深厚文化根基,“第二個結合”為堅持和發展中國制度指明了必由之路。在幾千年的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形成了關于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政治理念,德主刑輔、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張,等等。這些重要思想理念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深深植根在中國人民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民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成為新時代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源泉。

  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歷經革命烽火、走過建設時期、激蕩改革風云、奮進復興征程,我們黨始終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特質相融通。在這一過程中,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日益堅定。

  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的實踐必然。我們黨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具有高度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堅持用民族形式、大眾話語闡釋中國革命問題。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堅持“雙百”方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歷史、文學、藝術等進行了系統整理與研究。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堅持“二為”方向,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深化對“第二個結合”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第二個結合”先后被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和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第二個結合”作出深入系統論述,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的使命必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立足于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以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為深厚基礎,以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為時代關切,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與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相契合。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文明,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文明;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文明,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文明;是文明更新的現代文明,不是文明斷裂的現代文明,蘊含中華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內含生生不息的力量。只有不斷推進“第二個結合”,才能切實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造就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在歷史進步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的邏輯必然。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沒有水土不服,而是在中國大地牢牢扎根;中華文明發展到現代,沒有斷流枯萎,而是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進程中展現出勃勃生機,都與這種高度契合性密切相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這決定了“第二個結合”不是拼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不僅讓馬克思主義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沃土中,更用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文明。“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深刻體現我們黨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的邏輯必然。

  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創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在推進“第二個結合”中,我們黨始終以開放包容的姿態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

  在“第二個結合”中鞏固文化主體性。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的深重苦難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從來就沒有教科書,更沒有現成答案。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百余年來,我們黨基于對中國基本國情、歷史傳統與文化積淀的深刻認識,以積極的歷史擔當、文化主動和自覺精神,在“兩個結合”中不斷推動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充分體現了文化主體性。在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條件下,“第二個結合”有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內在貫通、相互融通,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注入了蓬勃生機和內生動力。

  在“第二個結合”中堅持守正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在推進“第二個結合”中堅持守正創新,一方面要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堅守“第二個結合”的主義之“正”、理論之“正”、道路之“正”、制度之“正”、文化之“正”,堅持走自己的路,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另一方面要堅持在繼承傳統中創新發展,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不斷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馬克思主義的內容與形式,使之更好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相適應,更好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相協調,切實做到在“結合”中創新、在創新中“結合”,在守正創新中構筑中華文化新氣象、激揚中華文明新活力。

  在“第二個結合”中保持開放包容。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我們在推進“第二個結合”中,要自覺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諧共處、互學互鑒,共同消除現實生活中的文化壁壘,共同抵制妨礙人類心靈互動的觀念紕繆,共同打破阻礙人類交往的精神隔閡,讓各國人民相知相親、互信互敬,讓世界各國文明交流對話、求同存異,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

  (作者為南開大學終身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12日 09 版)

  • 相關閱讀
  • 做實做細就業指導服務(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核心閱讀  各地各高校通過多種方式做實做細就業指導服務,幫助畢業生拓寬思路:指定幫扶教師提供細化建議,聘請校外導師宣講招聘政策,加強校企合作拓寬學生視野……多種舉措助力畢業生更...

    時間:07-18
  • 電纜通海島 供電更可靠

      大連66千伏普蘭店城子坦至長海縣海纜敷設工程現場。  關云達攝(人民視覺)   水下機器人在對新敷設的海纜進行狀態巡視。  楊化冰攝(人民視覺)  早晨的遼東半島,霧鎖海面。遼寧...

    時間:07-18
  • 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是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是我們黨百余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也是由中華文...

    時間:07-18
  • 弘揚主旋律 傳播正能量

      做好新時代互聯網內容建設與管理工作,是順應信息化變革的必然要求,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適應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的新情況,加快傳統...

    時間:07-18
  • 新發展理念的畢節實踐

      1988年6月9日,貴州省畢節試驗區經國務院批復正式建立。  2018年,畢節試驗區按照“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范區”...

    時間:07-18
  • “形”顯恢復之態 “勢”有向好支撐

      7月17日,2023年中國經濟半年報公布。  今年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我國經濟運行逐步企穩向好,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但也面臨著一些風險挑戰。  如何看待上半年復蘇態勢...

    時間:07-18
  • 村民在家門口賺到了錢(幫扶縣駐村手記)

      動感的鄉村音樂、熙熙攘攘的人群、熱鬧的小吃攤、繽紛酷炫的游樂場……每當夜幕降臨,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網紅打卡地郭土樓村就熱鬧起來了!這里有小橋流水、荷塘月色、木船水輪,一派江...

    時間:07-18
  • 持續探索伸長棉纖維的密碼(講述·弘揚科學家精神)

      2023年4月,朱玉賢院士在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實驗室做實驗。  王郭驥攝   人物名片  朱玉賢:1955年生,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教授。主要從事陸地棉...

    時間:07-18
  • 第五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

      本報深圳7月17日電 (記者李剛)7月17日,第五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彭新華、同濟大學教授周穎、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鄒麗等48位青年科學家榜上有名。  “...

    時間:07-18
  • “非中綠色合作前景廣闊”

      “中國在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積累了豐富經驗。”泛非“綠色長城”組織秘書處高級主管馬塞蘭·薩努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希望學習借鑒中國荒漠化治理的經驗和...

    時間:07-18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登封市| 景东| 朔州市| 凉城县| 星子县| 南城县| 青冈县| 延安市| 卢氏县| 中宁县| 千阳县| 彰化县| 新巴尔虎左旗| 清水县| 海盐县| 盐亭县| 安康市| 奎屯市| 靖宇县| 嘉定区| 安图县| 丰镇市| 汾阳市| 天镇县| 油尖旺区| 富民县| 巢湖市| 措勤县| 法库县| 那曲县| 江安县| 兴和县| 尉氏县| 工布江达县| 临湘市| 武夷山市| 虞城县| 商河县| 方山县| 平陆县| 新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