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要發展,關鍵靠特色產業。很多地方都在招商引資,但能招什么,招來后怎么發展,卻未必想得清、看得明。源潭刷業的成功告訴我們:“平平無奇”也可造就“不同尋常”,“草根經濟”也可長成“參天大樹”。關鍵在于,政府在產業選擇上不要“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而要因地因時因勢制宜,讓更多本土資源成為縣域經濟的“金招牌”、農民增收的“金飯碗”。
對一地經濟而言,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技術;沒有低級的配套,只有低級的思維。一雙襪子、一條領帶、一副眼鏡、一把刷子,看上去都是傳統產業,但只要思維升級了、技術更新了,照樣能豐富價值鏈、拓展產業鏈,走好專精特新之路,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下,從省到市到鎮,都在積極為源潭刷業如何保持高質量發展把脈定向。當地干部說,源潭還需破除“小富即安”思想,樹立“不進則退”觀念。政府與刷業企業已經達成共識,把發展思路聚焦在科技賦能、創新開道、數字加持上,延長刷業產業鏈、完善產品供應鏈、提升產業價值鏈、拓寬群眾增收鏈,讓傳統產業從一時旺變為一直旺,以一業興帶動當地百業興。縣域經濟要不斷做強做優,每個階段都要有幾把新的“刷子”才行。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26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