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從“靠人力”向“靠算力”轉變,從“體力活”向“技術活”轉變……如今,新技術正顛覆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新應用正重構農村經濟生態,農業生產、農村生活、農民職業呈現出全新面貌。這些變化讓“新農人”找到了與廣袤鄉村的價值結合點,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力軍,也推動著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
他們活躍在農業一線,不同于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形象,他們有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能,讓農業生產更加有效益、有奔頭。與父輩相比,這些“新農人”積極接受和使用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懂得對農產品進行品牌化處理,善于運用電商與冷鏈物流,懂得把村民組織起來抱團取暖、合力創業。
除了更多“田秀才”和“土專家”的誕生,“新農人”注重重新塑造農業本身及農產品的形象,以及在產業鏈條中的位置,培育加速農業生產技術創新、孵化農技專家、助力農業信息技術普惠的新平臺,賦予傳統農業全新活力。
2月1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引導城市專業技術人員入鄉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返鄉回鄉下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今年8月,農業農村部等九部門部署開展“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引導在村農民和在外老鄉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促進人才、資金、技術下鄉,匯聚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力量。
隨著支持“新農人”返鄉創業政策的不斷出臺,農村已經成為各類人才大展才華的廣闊天地。他們扎根農村,憑著種養新手段、營銷新思路,為鄉村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帶來新希望。有觀點指出,推動城鄉各方面資源整合,將形成良性互動的城鄉生態。隨著通村公路、信息網絡的完善,城鄉之間互動的便利性大大提高,新時代“新農人”有望創造更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