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2日電 在農業農村部3月2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漁政保障中心主任劉忠松表示,去年5月1日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生效,對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嚴厲打擊偷捕濫食等違法違規行為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法律支撐和保障。
按照法律的新部署、新要求,農業農村部加強了對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管理,深入開展為期半年的嚴厲打擊破壞水生野生動物資源行為專項行動。
一是扎實開展執法監管。聚焦棲息地、交易市場、繁育場所等關鍵區域,強化對各類利用水生野生動物活動的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偷捕、盜獵、非法交易等違法犯罪行為。近一年來,各地累計檢查各類水生野生動物棲息地2.4萬處次,檢查繁育展演和經營利用場所1.4萬處次,查處違法違規案件1767起,其中183起已移送司法機關。涉案野生動物1892只,制品2839千克。
二是創新形式開展監督。組織開展“水野執法記者行”活動,農業農村部邀請新聞媒體記者,對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利用關鍵區域進行了明查暗訪,深挖細查違法違規線索,廣泛宣傳曝光。比如在記者行活動中,發現蔡某某等2人,在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違法捕撈案件,已入選中國漁政亮劍2023八大典型案例。
三是強化重大案件的督辦。針對工作中發現的重大案件線索,農業農村部專門組織了工作組,對深圳野生動物園疑似調包暫養大連“2·11”涉案斑海豹,以及山海關歡樂海洋公園疑似大量非法利用斑海豹兩起重大案件進行了核實取證,固定了關鍵證據。下一步,將適時專項移交地方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立案調查,并依法移送公安部門進行司法偵辦,嚴懲違法犯罪行為。
劉忠松表示,今年,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要求,加強與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強化對獵捕、人工繁育、經營利用、展示展演等利用水生野生動物行為的全鏈條監管,繼續深入開展“水野執法記者行”活動,進一步提高社會影響力,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