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株洲2月27日電 (劉曼 卜家琪)眼下正是抓好小春田管、大春備耕的重要時節。連日來,在湖南省株洲市多家加油站,不少農業生產經營者看著汩汩柴油緩緩注入加油桶中,即將為耕田機、犁田機等農用機械設備提供能量,不由得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過去,特種設備加油難(柴油)一直是株洲市相關企業、經營業主的一個心病。去年,株洲市優化營商環境中心陸續接到相關企業反映,稱企業在加油站購買柴油用于廠內叉車作業難的問題,并由此導致一些企業內部作業用的叉車、抱車無法合法加注柴油,陷入停業困境。
株洲市優化營商環境中心工作人員到企業宣講《株洲市加強企業自儲自用柴油安全管理暫行規定》。 羅進 攝收到企業求助后,株洲市優化營商環境中心立即召集公安、交警等部門和涉事企業代表開會調度,了解具體情況,溝通解決辦法。隨后組織業務骨干前往城區各加油站,就散裝成品油(柴油)銷售管理問題進行暗訪。
根據應急管理部等部門調整修訂后的《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實施指南(試行)》,自2023年1月1日起,柴油不再按閃點劃分是否屬于危險化學品,其生產、經營、使用都需按照危險化學品管理,未經許可非法運輸柴油等,都屬違法違規行為。《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企業使用的叉車、抱車等廠內特種設備不允許在場外道路上行駛,如果廠內特種設備需要加油(通常為柴油),則必須通過油罐車或自建撬裝式加油裝置加油。
“這直接影響到株洲市2077臺登記在冊的廠內特種設備能否正常使用和相關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株洲市優化營商環境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從調研情況來看,廣大小微企業并不具備建設撬裝式加油裝置的條件,相關成品油銷售機構也未能開展油罐車送油上門業務,即便開展送油業務也需額外加收運輸費用,油罐車能夠到達的地點有限,服務時效也無法保障。
在農業農村領域,耕田機、犁田機、收割機等農用機械設備絕大多數也是以柴油為燃料,且該類農用機械設備也不被允許在場外道路行駛,同樣面臨柴油加注難的困境。
“解決柴油加注難問題迫在眉睫。”株洲市優化營商環境中心牽頭召集商務、市場監管、應急管理、交通運輸、公安等相關單位業務骨干,就如何解決企業廠區特種設備加注柴油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結合走訪調研形成專題報告,將全市企業廠內特種設備合法使用柴油有關問題,報告株洲市人民政府研究解決。
企業有需求,政府有回應。根據株洲市人民政府統一部署,該市應急管理局、市安委會辦公室等部門結合實際起草、印發《株洲市加強企業自儲自用柴油安全管理暫行規定》,規范株洲自儲自用和運輸成品油(柴油)管理,從制度層面解決企業廠內特種設備合法加注柴油的問題。這項在全國率先創新出臺的舉措,充分彰顯出株洲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力度與溫度,并被交通運輸部作為創新典型舉措在全國推廣。
近年來,株洲市始終堅持“心甘情愿、心急如焚”為企服務理念,扎實推進“不刁難企業負面清單”“一把手走流程”等十個方面的舉措,大力推行“企業辦事不求人”機制,努力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該市堅持舉辦“制造名城”早餐會33期,市委書記、市長輪流與各行業、各領域的企業家代表共進早餐,先后與200余位企業家或人才代表對面交流,聽取意見建議,累計為企業解決各類訴求近300個,通過一系列護商親商舉措,持續擦亮“創業株洲、萬事無憂”營商環境品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