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拉薩2月28日電 題:白瑪措代表:建議加強藏文檔案人才建設
中新網記者 江飛波
“檔案文獻中記錄和書寫了許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跡。如,元代的很多詔書都是用漢、藏、八思巴文來書寫的。整理、研究這些詔書可以充分挖掘中央政府有效治理西藏的歷史資料。”近日,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社科院研究員白瑪措在受訪時說,檔案文獻作為記錄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加強藏文檔案人才建設十分重要。
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白瑪措計劃將已經擬好的《關于加強藏文檔案人才的使用和培養的建議》提交上會。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社科院研究員白瑪措。(受訪者供圖)白瑪措出生于西藏藏北草原那曲,是一位以游牧社區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人類學者。從中央民族學院(現中央民族大學)畢業后,白瑪措到西藏自治區社科院工作,并先后前往挪威卑爾根大學和澳大利亞查爾斯特大學攻讀人類學碩士、博士學位。
她說,學術研究的田野調查周期較長,當選人大代表后發現不能照搬學術研究的方式履職,但嚴謹的學術功底可以為履職帶來積極的正向作用。
白瑪措平時是《西藏檔案》雜志的讀者。“最近我剛好翻閱了由西藏自治區檔案館編譯的《西藏歷史檔案詞典》,其中對鐵虎清冊的注釋寫道:鐵虎清冊是根據大皇帝諭旨及駐藏大臣歷史文書,對戶籍、清冊等做的詳細記錄。”白瑪措認為,這是對歷史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的典型還原。
“我的朋友,在西藏自治區檔案館工作的道幃·才讓加博士告訴我,類似于這樣的大部分藏文檔案還有待進一步挖掘、整理、著錄,做基礎工作。”白瑪措說,由此,她產生了將這個信息拓展成建議的想法,帶上全國兩會。
圖為2019年10月25日,西藏歷時5年編研完成的大型叢書《西藏自治區檔案館館藏蒙滿文檔案精選》正式發行,該叢書真實記錄了元代、清代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歷史。(受訪者供圖)她說,經過調研了解發現,目前在藏文檔案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從編制配備上,各級檔案館人員編制未達到《檔案館建設標準》中“檔案館案卷數與編制人數對應關系”要求,且普遍存在空編現象。
在人員結構方面,雖然西藏各級檔案部門工作人員學歷較高(大學本科及以上82.3%)、年輕化程度高(45歲以下85.12%),但檔案管理專業人員占比僅8.7%,涉及藏文檔案管理、搶救修復、編研開發以及研究等專業技術人才更是稀缺。受限于高校專業設置以及人才招錄條件等因素影響,導致藏文檔案管理、搶救修復、編研開發等專業人才匱乏,嚴重制約了藏文檔案工作的深入開展。
“調研過程中我還發現,一個精通藏文的大學生畢業后并不能馬上就能對檔案進行整理,這里面還涉及到藏文動態發展、變化的過程。”白瑪措說,沒有一定時間及系統知識的積累,新手無法研究、解讀藏文檔案。
白瑪措認為,基礎研究領域的檔案研究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些基礎研究的成果既可以為國家敘事體系呈現“五個認同”的國際學術話語,更可以引導各族民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和宗教觀。
白瑪措建議,在用好現有人才的基礎上,藏文檔案領域需要一批專業性藏漢雙語人才,建議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加強在這專業領域培養和引進人才的力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