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9日電 (黃令妍)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局長蔡中平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受訪時稱,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業產業特別是林下經濟發展將迎來新機遇。他建議,以興林富民為目標,積極探索差異化發展,通過生產模式、經營模式、合作模式的創新推動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發展林下經濟,促進鄉村特色產業延鏈增效、聯農帶農,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蔡中平表示,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采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等內容為主的林下經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森林食品,是山區林區重要的綠色富民產業。
“受地形、土壤、氣候等多種因素限制,不能簡單將農業的發展模式套用到林下經濟上。”蔡中平認為,應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謀求打造多要素聯動、多主體合作、多領域協同的產業生態。
他指出,在創新生產模式方面,可以根據林業周期和生物習性,豐富立體種養模式,加快構建“林下有種植、林中有養殖、林上有采集、林間有旅游”的立體復合經營體系。在創新經營模式方面,積極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推進食品加工、林藥產業等精深加工和副產品開發。此外,創新合作模式,推動林下經濟與產業培育、結構調整、鄉村振興相銜接。
蔡中平介紹,廣西是我國南方重要集體林區、重要生態屏障,林下空間充裕、資源豐富、生態良好,非常適合發展林下經濟。
截至2024年底,廣西全區林下經濟產值達1388億元,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林地面積達7000多萬畝,發展林下經濟帶動農民人均年收入超過4000元,惠及林農1200多萬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