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9日電 題:直擊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
中新社記者 陳杭 徐婧
19日7時30分,一聲清脆的槍響,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開跑。身高、體重各異的20支人形機器人賽隊與跑步愛好者們一起沖出起跑線,在21.0975公里長的賽道上挑戰極限。
4月19日7點30分,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在北京亦莊鳴槍開跑。20支人形機器人賽隊將完成21.0975公里的賽程。圖為機器人賽隊陸續出發。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比賽以北京南海子公園一期南門為起點,通明湖信息城為終點。采用人機共跑賽道的模式,但分屬不同賽區。來自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地的20支賽隊參賽,這是人形機器人首次在開放環境下的長距離耐力測試。
身高約1.8米、體重約55公斤的“天工”,于2024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舉辦期間,曾在起點和終點為選手“加油打氣”。今年,“天工Ultra”搖身一變成為參賽選手。
從起點出發,“天工Ultra”于開跑約37分鐘后更換電池,隨后持續前進。在此起彼伏的歡呼聲中,“天工Ultra”第一個撞線,以2時40分42秒的成績奪冠。
快與穩一直是人形機器人難以跨越的挑戰。作為“天工Ultra”研制方,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CEO熊友軍在接受采訪時介紹,“天工Ultra”具有大功率的一體化關節、低慣量腿部結構設計,今年將時速從6千米/時提升到最高峰值速度12千米/時。在通用具身智能平臺“慧思開物”賦能下,其憑借具身大小腦的高效協同,在長距離奔跑中展現出顯著優勢。
4月19日,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頒獎儀式舉行,天工隊機器人選手“天工Ultra”以2時40分42秒的成績獲得冠軍。 中新社記者 張祥毅 攝頒獎儀式上,與“天工Ultra”共同領獎的,還有來自松延動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松延動力)的N2機器人、上海卓益得機器人有限公司的行者二號機器人(分列第二、三名)。
被稱為“小孩哥”的N2機器人,身高約1.2米、體重約30公斤。據悉,該款機器人能通過實時調整步頻、步幅和著地角度,在高速奔跑中保持穩定性和靈活性。
“我們為這場賽事準備了一個多月。”頭纏“必勝”紅巾的松延動力創始人姜哲源坦言,從最開始的跑不下全程,N2機器人很快提升到可以穩定完賽,沒想到在比賽中能獲得第二名。
21.0975公里的比賽中,人形機器人需要面對諸多挑戰。賽場上,機器人們“勇往直前”。有機器人倒下,一個彈跳,又重新站起來,向觀眾揮手示意;有機器人身首分離后重整旗鼓回歸賽道……
機器人選手們在半馬賽道上的成績有高下之分,但在產業應用的賽場中依然“各顯神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梁靚稱,正因如此,本次比賽不僅設置了冠亞季軍,還設置了完賽獎、最佳耐力獎、人氣獎等多個獎項,準備了科技創新研發獎勵,激勵機器人研發團隊創新突破。他期待,觀眾不僅能看到機器人的速度,也能看到真實的科技和產業成果。
4月19日,在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現場,機器人秀吸引民眾。 中新社記者 張祥毅 攝“未來,機器人的可靠性、穩定性還需要加強。”姜哲源說,下一步,通過比賽的長距離奔跑,團隊將對機器人的耐久性和算法穩定性進行迭代和改進。
北京還將于今年8月迎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業界認為,機器人將在工業生產、醫療、教育、家庭服務等領域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如在本場馬拉松賽事中一樣,與人類并肩前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