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期間,許多建設者堅守崗位。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跑出建設“加速度”,黑龍江高寒凍土區架起了“鋼鐵脊梁”。
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
跑出建設“加速度”
通蘇嘉甬高速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鐵路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串聯起江蘇南通、江蘇蘇州、浙江嘉興、浙江寧波四座城市,是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骨干線路。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是通蘇嘉甬高速鐵路的控制性工程。
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全長29.2公里,由北、中、南三座航道橋和跨北大堤引橋、海中引橋、淺灘區引橋組成。
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北航道橋9號墩,是杭州灣北側第一個離岸的主墩。從9號墩主塔向北、向南延伸的杭州灣海面上,441個海中墩上在進行不同程度的施工作業,整條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的施工進度完成了約50%。
工程師介紹,在杭州灣上建橋面臨非常多的挑戰。這里海域寬闊,風大流速急,灣底的泥沙質地松軟、水深也比較淺,潮水具有明顯的潮汐現象,每天都會出現兩次高潮位和兩次低潮位。運輸物料、器械的船舶,只能在滿足船舶通行的安全潮位時間內工作,否則就會存在擱淺的風險。
為了確保運輸船舶能精準出海及返航,大橋項目團隊專門建立了潮汐動態數據庫,運用專業算法預測當天潮汐變化的規律,生成施工窗口期的時間,指導和優化海上運輸和施工作業計劃。
為了進一步確保施工材料的“零延誤”,建設團隊還在岸堤旁設置了3個運輸裝置,能為混凝土的生產提供不間斷的原料。
工作人員介紹,預計在2027年底,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將建成通車,屆時大橋將跨越杭州灣,便利沿線居民的出行。
高寒凍土區架起“鋼鐵脊梁”
在黑龍江,哈爾濱至伊春高鐵正在加緊施工,哈伊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京哈至京港澳通道的延長線,也是在建緯度最高、穿越多年凍土區的高速鐵路。哈伊高鐵由哈爾濱至鐵力段、鐵力至伊春段組成。目前,鐵力至伊春段鋪軌接近尾聲,哈爾濱至鐵力段正在進行架梁施工,全線站房也在建設中。
在哈伊高鐵哈爾濱至鐵力段安邦河特大橋架梁施工現場,大型的箱梁運輸車和架橋機正配合作業。
一榀箱梁長達32米,重約750噸。但在架梁過程中,現場并沒有很多工人,而是完全由機器來完成,大約40分鐘,就可以架設一榀箱梁。這臺架橋機在國內也是比較先進的,它能夠完成轉場、調整高度和寬度等操作,極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整個哈伊高鐵的施工難點在于樁基施工,要克服冬季低溫和有效工期短的問題。項目團隊根據高寒地區氣候特點創新作業方式,保證施工工期的有序推進。橋梁下部的樁基和墩身工程已經基本完成了。
施工人員介紹,同樣是因為要克服低溫,這里使用的鋼筋、混凝土要經過更加嚴格的檢測,項目單位建立了高標準、信息化的試驗室,實現了檢測數據實時記錄。
哈伊高鐵正線全長318公里,設計時速是250公里。鐵力至伊春段的施工預計8月中旬完成,哈爾濱至鐵力段預計8月底可以進行鋪軌作業。
在黑龍江,不止哈伊高鐵這一條高寒鐵路,早在2012年12月,我國建設的世界首條高寒高鐵哈爾濱至大連高鐵就貫通通車了。2015年8月,緯度更高的哈爾濱至齊齊哈爾高鐵通車。現在向北再延伸,哈伊高鐵成為在建的最北高鐵。
建成后,哈爾濱至伊春的旅客列車運行時間將由原來的7小時縮短至2小時左右。(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