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7日電(燕新臺)近期,新臺幣對美元匯率大幅波動且急速升值,這一現象引發島內輿論高度關注和相關業界廣泛擔憂。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5月2日盤中,新臺幣對美元匯率暴升1.247元,收31.064元,單日升幅達3.07%,創下36年來“單日最高升幅紀錄”。
新臺幣如此劇烈波動“史上罕見”
短短幾天內,新臺幣升值幅度將近10%,其匯率走勢宛如一輛失控的高速列車。有島內輿論指出,臺灣地區經濟嚴重依賴出口,出口貢獻了高達60%的GDP。在這樣的經濟結構下,新臺幣急速升值,無疑會讓那些“毛利率低”的產業遭受重創,甚至可能導致部分企業不得不采取裁員措施以應對危機。
臺灣《聯合報》引述臺灣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表態,認為新臺幣此次升值來得又急又兇,再持續下去恐出現“倒閉潮”。臺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呼吁島內業界,(面對當前形勢)要“小心地一起摸著石頭過河”。
被稱為“護島神山”的臺積電也難逃新臺幣升值的沖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以目前匯率換算,臺積電的美元營收恐產生高達700億至864億元新臺幣的落差。
關于新臺幣短時間內大幅升值的原因,臺灣“中時新聞網”分析認為,主要受美臺關稅談判、市場預期新臺幣升值、外資匯入以及出口商拋匯等因素影響。臺灣ETtoday的報道則稱,新臺幣如此劇烈波動為“史上罕見”,多位島內外匯專家皆不敢貿然定論,暫時看不到新臺幣升值的盡頭。
臺灣《經濟日報》發文指出,新臺幣升值不僅意味島內市場不安情緒已快速擴散,熱錢海嘯正洶涌襲來,更宣告攸關臺灣地區經濟金融穩定的新一輪“新臺幣匯率保衛戰”正式開打。
臺股示意圖。 圖片來源:臺媒臺灣“中時新聞網”報道稱,新臺幣對美元匯率大幅升值,也對臺股造成直接沖擊。5月5日,臺股盤中一度大幅下跌超過400點,終場仍下跌254.65點。
賴清德急忙出面“滅火”,島內輿論不買賬
面對臺灣地區金融市場風聲鶴唳的局勢,賴清德在5月5日晚急忙出面“滅火”。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賴清德在預先錄制好的視頻中聲稱,新臺幣升值主要是由“外匯市場預期心理所造成”,他堅稱臺灣地區的經濟體質依舊“強韌良好”。
然而,賴清德顯然高估其穩定臺灣地區金融市場的能力。盡管他急切澄清在與美方的所謂“關稅談判”中,并未觸及新臺幣匯率問題,也極力否認“操縱匯率”,但島內輿論和網友并不買賬。臺灣“聯合新聞網”引述島內網友在臺灣年輕人聚集的論壇PTT發文,直言“像這樣強升匯率,失業潮早晚爆發”。
臺灣“聯合新聞網”評論認為,賴清德出面解釋雖有穩定市場之意,但市場更關心的是政策節奏與匯率的可預測性,否則“(與美方)談判還沒結束,籌碼先被看破”的疑慮恐怕難以消除。
臺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日前在臺立法機構答詢時倒是“說了句實話”。據臺灣《工商時報》報道,卓榮泰坦承,對于賴當局而言,未來的匯率(變化)是一項重大挑戰。
有島內學者指出,每當新臺幣升值1元,臺灣地區的高科技產業全年稅后凈利潤或減少約4%至6%,而目前看來新臺幣升值是長期趨勢,這對臺灣地區整體經濟的影響很大。
賴當局咎由自取,別把臺灣人民當笨蛋
隨著島內市場近期開始討論美國將“關稅戰”演變為“貨幣戰”的可能性,臺灣網友對賴當局應對策略的不滿情緒也在不斷上升。有網友在PTT留言批評道,“從臺積電、匯率、談判節奏全都讓出去了,有什么好談的?”
臺灣《風傳媒》援引島內媒體人黃揚明在政論節目中的觀點,認為新臺幣升值是賴當局與美國政府(之間達成)的默契。黃揚明表示,如果匯率沒有滿足特朗普的條件,他連談都不想談,所以賴當局急著在5月第一個交易日,趕快完成目標。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評賴當局,就職將滿一年,對內斗爭,對外無能,“關稅戰”未戰先降,“匯率戰”未戰先敗。臺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則痛斥賴當局否認美方施壓新臺幣升值的行為,稱其“把臺灣人民當笨蛋”。
臺灣“中時新聞網”一篇署名文章指出,過去數年,在對美經貿談判上,凡是民進黨當局信誓旦旦絕不讓步的議題,到最后必然是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正因這些黑箱談判,致使島內社會信任崩盤,市場流言蜚語四起、小道消息流竄,產生新臺幣對美元匯率異常波動的狀況,完全是賴當局咎由自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