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法規體系已覆蓋核能開發利用各領域
安全!我國輻射環境質量持續保持良好
核心閱讀
我國有專門的核安全法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規體系既接軌國際又符合國情,已經覆蓋了核能開發利用各個領域。同時有效運轉核安全管理體系,監管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斷提升。
“你見與不見,它就在那里?!?/p>
這句話用來形容輻射確有道理。很多人擔心影響健康的輻射,其實在我們生活里無處不在。如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李治國所說,“來自太空的宇宙射線分布在我們周圍的每個角落,在日常環境中的土壤、空氣、食物和水都有一定的輻射?!?/p>
記者近日從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獲悉,我國已形成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和重點核設施周邊輻射監督性監測網絡。目前,我國的輻射環境監測網已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輻射環境監測網。多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核設施周圍輻射環境水平一直保持良好,與20世紀80年代天然環境輻射本底調查相比,我國核設施周圍輻射環境沒有明顯變化。
做好核安全“守夜人”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當我們與家人、朋友在暢享悠閑的假日時光時,核安全工作者們正堅守崗位,全天候駐守在核電現場。
365天、24小時應急值班,春節、國慶等節假日,他們守護著萬家燈火;臺風、地震等緊急狀態時,他們無畏艱險、逆行而上。
“我們都笑稱自己是核電廠的‘看門人’,其實我想,我們也是國家和人民的核安全‘守夜人’?!鄙鷳B環境部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核設施監督二處處長楊義平說。
核安全工作在外人眼中無疑是非常神秘的。但對于楊義平他們來說,就是駐廠監督,按照監督程序,開展每天的監督活動?,F場監督是日復一日的堅守。在每一天的工作開始前,他們會戴上印有國家核安全局標識的白色安全帽,穿上反光背心,整理好衣裝。“這對我們來說就像是一場莊嚴的儀式,代表著保障核安全的使命和決心?!睏盍x平說,他們穿戴好裝備,穿行在核電廠的鋼筋混凝土之間,下泵坑、巡核島、攀爬腳手架,開展人員訪談、執法調查,排查每一項安全隱患。
具體來說,他們會到核電廠的“大腦”——主控室進行巡視,看看核電廠操縱員的行為規不規范,各個儀控臺上有沒有異常報警燈;他們會到各個廠房進行巡查,看看設備有沒有異常,各項活動是否存在違規;他們還要對核電廠的各類報告進行審查,對一些試驗進行見證等,從而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和跟蹤核安全的相關異常。
如果在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了問題,他們要及時督促核電廠整改。如果發現涉嫌違法違規的問題,還要進行調查取證,提出處罰建議。“核安全容不得一?!匙印?,我們對弄虛作假、違規操作零容忍,用忠誠堅守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睏盍x平說。
此外,他們全年24小時應急值守,一旦出現異常和事故,也要第一時間進行監督響應。
安全安全,一人守安,眾人得全。一批一批的核安全監管人員,特別是一線監督人員,加班加點,辛勤奉獻,以“包打聽”“跑斷腿”“婆婆嘴”的態度守護核安全,努力做好無愧的“守夜人”。
“核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國家核安全局以打造‘獨立、專業、嚴慎、高效’的監管機構為目標,堅決扛起核安全監管的使命和責任。持續培育監管人員‘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保持戰戰栗栗、日謹一日的勤勉態度,不斷完善核安全監管知識管理和人員培訓體系,提升監管人員業務能力?!崩钪螄f,我國核電運行多年以來保持了良好安全業績。
完善法治依法治核
在核安全管理中,法治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如楊義平所說,一個核電廠在建設、運行的全周期內,需要遵循核安全的法規標準和許可文件劃定的“框”,監督員的工作就是對核電廠開展全方位的基準檢查,核實各項工作有沒有在這樣一個“框”里。
我國堅持完善法治、依法治核。核行業的重要理念“安全和質量是干出來的”,在三十多年以前寫到了法規里,“對要達到的質量負主要責任的是該工作的承擔者”。
我國有專門的核安全法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用李治國的話來說,“核安全法規體系既接軌國際又符合國情,已經覆蓋了核能開發利用各個領域。”同時有效運轉核安全管理體系,監管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斷提升。
核安全監管部門積極督促各核電集團、核設施的營運單位和建造單位,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嚴格落實“絕對責任、最高標準、體系運行、經驗反饋”的要求,確保符合安全和質量標準,實現高水平核安全。近年來還創建了與核電集團的交流對話、季度的形勢分析、典型問題集中分析反饋、現場監督問題月度直報等新的機制,使問題能夠及時反饋、經驗快速共享、監管效率有效提升。
打開生態環境部的網站,從國家核安全局的專欄里可以看到主要的核電廠運行安全指標數據和監管工作的信息,相關信息的主動公開一目了然。
同時,從嚴審評許可監督,“我們的態度是‘零容忍’,對違規操作‘零容忍’、對弄虛作假‘零容忍’,確保了監管的剛性和力度?!崩钪螄f。
據生態環境部核電安全監管司司長侯英東介紹,近年來,在日常監管的基礎上,國家核安全局會同其他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多次全國范圍的核安全檢查和專項行動。動真碰硬懲處違法行為,并通過典型案例行業通報、重要問題向集團反饋等方式強化震懾警示。
此外,積極推動核安全文化培育工作,發布《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等文件,建立企業建設、行業評估、部門監督的核安全文化培育機制,切實增強全行業的核安全意識和素養,克服自滿情緒。
總體來看,我國持續推進現代化核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安全的“網絡”越織越密。
輻射環境質量良好
如果說核安全監管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所能感受到的直觀距離還比較遠的話,那么核輻射的問題則要近許多。
網上一度流傳“某某城市輻射值超過100威脅健康”,還有人拿著手持式儀器到海邊測輻射,這些現象都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人們對于核輻射話題的關注。
對此,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小的“放射源”。在日常環境中的土壤、空氣、食物和水都有一定的輻射??梢哉f,我們人類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起源、進化直到現在。
“說什么東西有沒有害,都有個‘量’的概念,不能拋開劑量談毒性?!崩钪螄f,就輻射來說,一個人一年受到100毫希沃特以下的輻射,在醫學上是觀察不到對健康的損害的。希沃特是輻射劑量的單位。100毫希沃特有多大呢?我們日常生活中接受很多天然輻射,一年累積下來有3個毫希沃特左右。其他生活場景也會增加一些輻射,比如,坐飛機從北京到上海,受到的輻射大約0.004毫希沃特。到醫院體檢,做一次胸部X光檢查,可能增加大約0.05毫希沃特。這些距離影響健康的量都還很遠。
網上流傳的上述說法中,輻射值100是環境監測中用的單位“納戈瑞”,戈瑞是一個單位,納是納米的納,是十的負9次方,是十億分之一。簡單來說,“納戈瑞”只相當于“毫希沃特”的百萬分之一。
使用手持式儀器到海邊測輻射,這種檢測也不能測量水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其所測量的是周圍環境的輻射吸收劑量率,測到的輻射主要來自宇宙射線和周圍的巖石土壤。要測量水中的放射性,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在專業實驗室,進行一系列富集、分離、純化等處理,再利用精密、專業的分析儀器進行測量分析,往往需要幾天甚至更長的時間。
所以,科學理性是守護健康的盾牌。尤其是目前我國國家級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網設立了1835個監測點,覆蓋了全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重要邊境口岸、核設施周邊以及其他重要邊境地區。此外,各省(區、市)還建設了點位更多的省控網。在核電廠等重要核設施建立了監督性監測系統。從監測數據看,多年來我國輻射環境質量保持良好。(法治日報 記者 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