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 鳳冠金屬冰箱貼。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 鳳冠木質冰箱貼。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截至目前,中國國家博物館兩款鳳冠冰箱貼累計售出逾百萬件,帶動鳳冠IP全系列銷售額突破億元大關,創下國博近20年來的文創產品銷售紀錄,更形成覆蓋設計、生產、營銷等環節的文創產業鏈,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鳳冠冰箱貼的爆火并非偶然,它的背后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基。國博(北京)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廖飛介紹:“最開始,我們的文創團隊在社交媒體上關注到,觀眾自發排長隊與文物‘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合影打卡,這便是鳳冠冰箱貼的開發動因。”
設計團隊最先開發出來的版本是木質款鳳冠冰箱貼,第一版鳳冠博鬢是固定的,博鬢、鳳冠上的珠子也是印刷上去的;到第二版博鬢能擺動起來了,調整數個版本之后,印刷的珠子變為手工安裝的立體珠子……多次頭腦風暴后形成的木質冰箱貼,在2024年7月19日上架,銷售不到兩日便斷貨。兩個多月后,國博上架了金屬款鳳冠冰箱貼,不到半日就售出2300個。
鳳冠冰箱貼的開發有幾個特點。“首先是高顏值驅動。鳳冠文物原型與文創衍生品都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消費者對兼具歷史厚重感與現代設計美學的產品具有天然的好感。另外是社交貨幣效應。在社交平臺上,‘曬曬我的冰箱貼’話題有著過億瀏覽量,鳳冠冰箱貼一定程度上承載了網友的互動需求。”廖飛說。
基于鳳冠冰箱貼的成功,文創團隊繼續開展鳳冠IP衍生品的矩陣式開發,延伸出筆記本、毛絨玩具、項鏈等20余款相關文創產品,形成“以爆款帶長尾”的生態鏈,吸引了更多受眾關注文物,形成良性循環,實現文物價值與文創設計的雙向奔赴。
“博物館熱”持續升溫的同時,不少有新意、接地氣的文創產品,也在持續以“小而美”的姿態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在擁抱現代審美的同時,更要守好傳統文化的本真。真正的‘頂流’,應該是歷史文明的回響。”廖飛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7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