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魏哲哲)最高人民法院、國家發展改革委19日聯合發布6件依法懲治串通投標及其關聯犯罪典型案例,涵蓋工程建設、物資采購、土地承包等多個經濟領域,為有效懲處犯罪、維護市場秩序提供了指引。
本次發布的典型案例中,出現了多種新型犯罪手法:招標方為意向投標人量身定做招標參數,表面合法,實則暗箱操作;招標代理機構通過不正當手段控制評標專家評分賬戶,虛假評分;投標人為了規避大數據監控,采用階梯式布點報價的方式進行圍標。近年來,腐敗與政府采購招投標亂象相互交織的問題較為突出,部分招標人與投標人串通,以設定特定條件的形式排斥其他投標者,嚴重妨礙市場公平競爭,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
人民法院在依法懲治串通投標犯罪的過程中,突出從嚴懲處的總基調,通過判處罰金、追繳違法所得等方式“打財斷血”,徹底鏟除犯罪分子的利益鏈條。同時用好司法建議,深化協同治理,形成預防和打擊串通投標犯罪的工作合力,實現“辦理一案、預警一域、規范一行”的良好效果。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0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