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0日電 國新辦20日就《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張兵在會上表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在由高速增長的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城市更新成為國土空間全域范圍里面持續完善城市功能、優化空間布局、提升環境品質、激發經濟社會活力的空間治理過程。
張兵指出,自然資源部立足職能,通過建立自然資源管理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加強存量資源資產調查,摸清數量、權屬和利用情況,并落實“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針對性地開展城市內部自然和人文歷史方面的空間要素調查,形成統一的底圖底數。在“一張圖”上推動完善調查、登記、權益、規劃、用途管制、執法督查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暢通部門間數據共享,真正實現把資產管起來、讓資源用起來、讓城市活起來,全力支持好城市更新行動。
一方面,努力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引領作用,加強對專項規劃的指導和底線約束,協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在當前全國已經基本完成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這個“1”的基礎上,積極聯合所有參與到城市更新行動各部門的力量,構建“1+N”的規劃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積極支持各地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指導落實總體規劃的戰略定位和空間布局,依法依規做好與詳細規劃的銜接。健全“定期體檢、五年一評估”制度,持續對自然、人文歷史等各類資源資產開發保護狀況進行動態監測預警,對法定規劃實施的狀況進行體檢評估,并加強信息共享,為經營主體提供高效的規劃服務。這其中要特別關注的是超大特大城市,規劃在空間上要發揮好對超大特大城市轉變發展方式的引領作用和促進作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強化政策實施保障,激發城市活力。
第二方面,持續深化詳細規劃改革,適應存量時代城市更新發展的需要。提高要素精準保障能力和水平,“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切實提高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編制規劃的時候要盡可能高度重視研究清楚建什么房、誰來用、誰來買,特別要加強對存量盤活優化的機制研究。首先,指導地方以社區為基本單元,規劃統籌各類空間需求,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學、宜養的全齡段友好社區,因地制宜制定好地方規劃標準。其次,指導地方在詳細規劃中做好資產配置方案,這是詳細規劃改革的一個新的內容,就是要求在編規劃的時候不光是一個形態的考慮,更重要的是要把資源資產的要素疊加進去。做好多種資產組合供應,實現資產保值增值,補齊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的短板。最后,指導地方按需分層編制詳細規劃,先編制規劃單元的詳細規劃,傳導落實總體規劃的剛性要求,一些不能變的內容要層層傳導下去。在明確了經營主體的意向以后,再根據市場的需求來編制實施層面的詳細規劃,避免規劃的不合理和頻繁調整。對于現行的詳細規劃確需調整的,屬于正向優化的情形,將分類簡化程序,高效保障項目落地。在“多規合一”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中,還積極推動“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測合一、多驗合一”,提高審批服務效能,為城市更新開設綠色通道。通過一系列改革,提高詳細規劃的可實施性。
此外,自然資源部在規劃師隊伍的建設方面也將全力給予支持。通過建立制度來激勵規劃師和規劃編制單位主動下基層、進社區,了解老百姓的需求,更好地服務好城市更新行動,使規劃師的隊伍成為建設人民城市的一支“生力軍”。
張兵明確,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繼續加強部門融合,同向發力,積極配合好住房城鄉建設部,積極發現問題,及時破解政策難題,增強政策供給,為城市更新行動的落地貢獻應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