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外景。  新華社記者 ?郝??源攝">



龍門石窟外景。
新華社記者 ?郝??源攝







  龍門石窟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對石窟造像進行數字化掃描。  本報記者??張文豪攝"">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黄网av在线,国产精品第2页,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免费看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石刻瑰寶??一脈傳承話古今(文化中國行·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2025-05-21 08:3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龍門石窟外景。

  新華社記者 ?郝??源攝

">

龍門石窟外景。
新華社記者 ?郝??源攝

  龍門石窟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對石窟造像進行數字化掃描。

  本報記者??張文豪攝

">

龍門石窟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對石窟造像進行數字化掃描。
本報記者??張文豪攝

  正在進行數字化掃描的《龍門二十品》之一。??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攝

">

正在進行數字化掃描的《龍門二十品》之一。??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攝

  龍門石窟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在修復石窟文物。??

  本報記者??張文豪攝

">

龍門石窟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在修復石窟文物。??
本報記者??張文豪攝

河南洛陽城南,兩山對峙,伊河中流。沿西山拾級而上,只見崖壁窟龕密布、造像大小各異,龍門石窟到了。

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繁榮于唐代,斷續營造400余年。2345個窟龕、近11萬尊造像、2800多塊碑刻題記、近80座佛塔……歷經1500多個春秋的龍門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寶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之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2000年11月,龍門石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古跡保護

從“救急癥”到“防未病”

風從河面吹來,悶熱的洞窟里有了絲絲涼意。古陽洞內,腳手架上,馬朝龍和同事正在進行石窟測繪、病害監測。

洞內一尊造像局部出現了潮濕,長出了苔蘚。“這里有滲漏點。滲漏會帶來巖體開裂、微生物滋生,影響石質文物的安全,不能大意。”馬朝龍說。

馬朝龍是龍門石窟研究院研究館員。最近,他正帶著同事排查隱患、繪制病害圖,為后續考古報告編寫和保護工作提供資料。

古陽洞是龍門石窟最早的洞窟。洞窟內,一尊尊造像栩栩如生,題記眾多。

千年前,匠人留下的遮雨石板、石刻窟檐、排水溝等實物,現在仍然發揮著保護石窟的重要作用,彰顯出古人的智慧。但是,在自然侵蝕下,加上人為因素,龍門石窟一直受到病害侵擾。

被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龍門石窟正面臨圍巖崩塌、石窟風化、洞窟滲漏等挑戰。不少造像存在倒塌崩落隱患,已到了需要搶救性保護的地步。一張老照片顯示:盧舍那大佛掉塊明顯,一條裂縫“劃破”臉頰。1971年,龍門石窟開始第一次大規模修復。對需要加固的地方,用鋼筋錨桿鉚焊、加固;對需要填補的裂縫,用樹脂漿液灌入……盧舍那大佛的修復工程,歷時15年。

時隔50年,龍門石窟再啟“修復模式”,這次有了新技術。

2021年,奉先寺被腳手架與防護網包裹,披上了“手術衣”。比起半個世紀前,監測手段、勘測技術、灌漿材料、施工工藝等,都有了質的提升。

“為了保護文物本體,我們懸挑架桿,腳手架與壁面保持間隔,并盡量讓游客看到盧舍那的微笑。”馬朝龍說,這次大修,龍門石窟研究院聯合高校對洞窟含水率、風化程度全面“體檢”,建立數字化檔案,為石刻定制“健康手冊”。

大修還有新收獲。“我們首次在盧舍那大佛的面部檢測到金、銀元素,還在佛像身體表面發現彩繪顏料殘留。”馬朝龍說,200余天的修復,換來的不僅是巖體穩固,更是一種預防性保護,“50年前的修復是‘動大手術’,我們近年來完善監測體系,保護工作更像‘日常保養’。”

數字重生

讓流散的國寶“回家”

西山群窟中,賓陽中洞、北洞、南洞相鄰。在賓陽中洞蓮花蓋頂下,本來應該有《帝后禮佛圖》浮雕的地方,徒見殘壁。據介紹,20世紀30年代,《帝后禮佛圖》浮雕被鑿成碎塊、盜賣海外,成了不少文博人心中的“傷痕”。

如何讓流散的國寶“回家團圓”?

近年來,龍門石窟研究院啟動了“數字尋親”,聯合西安交通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等單位,對散落全球的石窟碎片進行數字化掃描。比對浮雕老照片,還原衣紋走向;菩薩面容參照同期造像,虛擬補全神韻……2023年,《文昭皇后禮佛圖》率先“數字復活”,借助AR(增強現實)技術,游客能直觀感受雍容華貴的氣韻。

龍門石窟研究院信息資料中心主任高俊蘋介紹,自2005年起,龍門石窟研究院就建立“數字檔案”,借助激光掃描、高清攝影等技術手段,采集文物信息,以數字技術保護珍貴古跡。對于部分回歸文物,龍門石窟研究院先確認所在洞窟位置,再通過數字技術進行虛擬“嵌回”——在虛擬空間中,造像實現了“身首合一、復位合璧”。

“比如古陽洞北壁龕內一佛首曾被盜,幾經流轉,后征集回國,收藏于研究院內。我們聯合浙江大學等單位,利用石窟寺數字化技術,對佛首進行高精度掃描及數字拼合,實現數字復原。”高俊蘋說。

在龍門石窟研究院數字展廳,排列著一尊尊古樸的造像。走近觀看,文物上裙裾褶皺清晰可見。這些造像并非石刻,而是采用3D打印制作的等比例數字復位像。

“以前用模具翻制、拓片等老方式復制文物,會對本體造成一定損害。現在借助3D打印等技術,不僅實現了無損復制,還能更好地開展保護研究。”高俊蘋說。

文旅融合

帶走獨特的“洛陽記憶”

暮色四合,伊河兩岸燈光漸次點亮。白天的喧囂漸退,夜幕下的龍門石窟,別有一番景致:龍門山上,泛光燈帶恰似一條橫臥巨龍,燈光映照下,伊河波光粼粼,恍如天上銀河。

著漢服、綰青絲、點朱丹……奉天寺對面,東山觀景臺廣場,游客熱情不減。大家拿起手機,隔著伊河,定格暖黃燈光烘托下盧舍那大佛的微笑。文創店內,年輕游客挑選文創飾品,想要帶走獨特的“洛陽記憶”。

“我們通過延長參觀時間、推出夜游體驗,增加文旅新業態和消費新場景。4月,夜游龍門活動再次啟動,吸引不少游客來打卡。”龍門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員王青茹說,龍門石窟博物館計劃于明年完工,屆時將向大眾展示更多精美的館藏文物。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還是不少師生的研學目的地。

在龍門石窟的碑刻題記中,“龍門二十品”和“伊闕佛龕之碑”分別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魏碑體的珍品、唐楷的典范。“今年‘五一’假期,研學導師帶著我們了解碑刻題記,感受書法之美。我嘗試學做拓片,體驗到悠久的拓印工藝。”來自鄭州的小學生張涵說。

近年來,龍門石窟研究院結合學術成果與通俗性讀物,推出泥塑、彩繪、拓印等10門研學課程和特色夏令營,讓青少年領略石窟藝術之美,感受生生不息的中華文脈。在洛陽,一些學校還開發“龍門詩韻”“石刻里的中國”等課程,常態化開展石窟造像繪畫臨摹、文物修復體驗等活動。

數字更能說明龍門石窟的熱度:2024年,龍門石窟游客接待量達770.5萬人次,同比增長31%,游客總量和門票收入均創歷史新高;今年前4個月,龍門石窟接待游客316.9萬人次,同比增長12%,國(境)外游客增長4.6倍。

“我們始終堅持保護第一,運用先進科技提升保護水平,在深化學術研究和價值挖掘的同時,做好文化交流和文化傳播,積極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讓更多人來到龍門石窟感受我國悠久的歷史、博大的文明。”龍門石窟研究院黨委書記余杰說。

鏈接

我國部分代表性石窟

我國現存以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等為代表的石窟寺近6000處,分布廣、規模大、體系完整,集建筑、雕塑、壁畫、書法等藝術于一體,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

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開鑿于北魏時期。石窟依山開鑿,規模宏大、氣勢雄渾,東西綿延約1公里,依自然山勢分為東、中、西三區。現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雕刻面積達1.8萬余平方米,大小造像5.9萬余尊。2001年,云岡石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公元4世紀至14世紀的連續開窟造像,形成南北長1000多米的石窟群,集建筑、彩塑、壁畫于一體。現存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1987年,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東南30公里的小隴山中。麥積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國后秦時期,歷經10余個朝代的開鑿和修繕,現存窟龕221個,各類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畫1000余平方米。2014年,麥積山石窟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克孜爾石窟

克孜爾石窟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拜城縣,大約開鑿于公元3世紀,是古龜茲境內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該石窟在196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克孜爾石窟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大足區境內,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等“五山”石窟為代表,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始建于唐,興盛于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余緒延至明、清,有造像5萬余尊,銘文10萬余字。大足石刻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整而著稱于世。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1日 07 版)

  • 相關閱讀
  • 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將于近日擇機實施第一次出艙活動

      新華社快訊: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將于近日擇機實施第一次出艙活動。...

    時間:05-21
  • 連損三架戰機!美航母離開了

      一名美國防務官員5月19日披露,美國海軍“哈里·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已結束在中東地區任務,近期離開紅海水域。執行任務期間,這艘航母因“疑似友軍誤傷”等事故損失三架軍機。美海軍已對事故啟動調查,正采取問責行動。...

    時間:05-21
  • 中國建設銀行原副行長章更生被逮捕

      中新社北京5月21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官方21日通報中國建設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章更生涉案進展。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山東省人民檢察院日前依法以涉嫌受賄罪、違法發放貸款罪對章更生作出逮捕決定。案件...

    時間:05-21
  • (話改革·建新功)徐星:讓遠古石頭“講”故事

      佟軒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在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澎湃熱潮中,改革強音響徹神州,奮進力量凝聚共識,實干行動擘畫新篇。為...

    時間:05-21
  • 山東省人民檢察院依法對章更生決定逮捕

      中新網5月21日電 據最高檢官方微博消息,中國建設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章更生涉嫌受賄、違法發放貸款一案,由國家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山東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

    時間:05-21
  • 中方談與周邊國家相處之道:鄰居好就是自家安

      中新社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 郭超凱)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梁建軍20日在北京談及中國與周邊國家相處之道時表示,中國有一句俗話叫“遠親不如近鄰”,鄰居好就是自家安。同中國打交道既得尊重又有實惠,這是周邊國家的...

    時間:05-21
  • 全國治安管理工作視頻會召開

      中新網5月21日電 據公安部微信公眾號消息,全國治安管理工作視頻會20日在京召開。會議強調,要圍繞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建強專業治安警種、完善現代警務機制、深化大數據建設應用,進一步提升治安管理工作法治化、專...

    時間:05-21
  • 深入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

    本報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金歆)記者從中央網信辦獲悉:近日,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2025年深入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工作要點》。工作要點部署了9個方面重點任務,要...

    時間:05-21
  • 我國新增三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本報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郁靜嫻)記者20日從農業農村部獲悉:來自我國的甘肅皋蘭什川古梨園系統、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復合養殖系統、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統三項遺產系統順利通過專家評審,正式被聯合國糧...

    時間:05-21
  • 來公園,20分鐘感受自然“療愈”(美麗中國·身邊的生態獲得感①)

      人們在北海公園游玩。  翁奇羽攝(人民視覺)"> 人們在北海公園游玩。 翁奇羽攝(人民視覺)   天壇公園綠地。  本報記者 江 萌攝"> 天壇公園綠地。 本報記者 江 萌攝...

    時間:05-21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萍乡市| 永新县| 宽甸| 旺苍县| 尤溪县| 陆川县| 丰台区| 谷城县| 中方县| 开原市| 兰坪| 且末县| 临夏县| 北海市| 阿拉善盟| 梁平县| 庄河市| 米泉市| 额尔古纳市| 安新县| 赫章县| 奎屯市| 古浪县| 绥芬河市| 兰溪市| 永新县| 龙南县| 太谷县| 土默特右旗| 铁岭县| 二手房| 清远市| 巢湖市| 建水县| 博客| 庆元县| 宁国市| 云龙县| 三河市| 濮阳县|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