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21日電(李京統)“痛定思痛、痛下決心,以壯士斷腕勇氣徹底整改”。
5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涉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召開。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剛在會上提到,對非法采礦和涉重金屬污染問題開展倒查十年專項行動。
圖片來源:廣西衛視截圖重金屬污染問題是關系群眾身體健康和民生福祉的生態環境短板。“十四五”期間,廣西曾被指出,部分尾礦庫、廢棄礦山、歷史遺留廢渣等污染治理不到位,存在環境安全隱患。
近年來,廣西持續推動問題整改,但截至目前,廣西部分歷史遺留礦區生態環境尚未得到有效修復。
今年5月10日至5月1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廣西專題調研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黃潤秋指出,要“充分認識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真抓好涉重金屬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查清底數,加強風險評估,堅持立行立改,突出源頭預防,實施分類整治,做好兜底監測”。
三種錯誤認識
廣西是全國10個重點有色金屬產區之一,素有“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占全國探明資源儲量礦種的45.8%,其中64種儲量居全國前10位,有12種居全國第1位。在45種國民經濟發展支柱性礦藏中,廣西探明資源儲量的有35種。
但是,由于歷史上礦業長期無序發展,土壤環境歷史欠賬多,土壤及重金屬污染問題較為突出。
在今年5月5日召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涉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陳剛就指出,“必須痛改前非,把問題找準,把需要整治的病灶找到位”。
而在今次召開的會議上,明確指出了三種錯誤認識:
一是認為“不嚴重”:錯誤認為廣西涉重金屬污染不是什么大問題;
二是認為“正常階段”:錯誤認為涉重金屬污染問題是這個階段該發生的問題,很難解決、很難根治;
三是“怕得罪人”:錯誤認為嚴肅查處涉重金屬污染問題可能會得罪人、“拔出蘿卜帶出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會議強調,“查”要全面、“評”要精準、“改”要徹底、“治”要系統、“防”要嚴密、“管”要靠前,確保排查整治工作有力有序開展。
近期,廣西在召開生態環境相關會議時,多次指出要廓清一些模糊認識、思想誤區等。
如,4月17日召開的全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暨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推進會議上指出,要重點廓清五個模糊認識,包括認為為了促進經濟發展,環境犧牲一點也不是大問題;認為中央要求“環境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壞”對廣西不公平;認為“生態問題不是我產生的,是前任的”“是環保部門的事,不是我的事”等。
5月17日召開的2025年全區河湖長制灣長制暨凈化政治生態、自然生態工作推進會上指出了三個方面的思想誤區,包括認為廣西山清水秀,水環境這么好,水污染問題不大;廣西水資源豐富,不用擔心缺水;河長、湖長、灣長只要盯住水里就行,等等。
6名省部級干部擔任工作組組長
此次整治工作,除了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剛擔任組長外,還下設五個工作組,均由省部級領導擔任組長,其中:
督導檢查組組長,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王維平擔任;
責任追究組組長,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房靈敏擔任;
宣傳工作組組長,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奕君擔任;
案件查辦組組長有兩位,分別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苗慶旺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公安廳廳長楊維林;
綜合協調組和排查整治組組長,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眭國華擔任。
據介紹,此次排查整治工作,建立“一案五查”機制,即查案件線索、查偵辦過程、查證據鏈、查涉案財物、查保護傘,“深挖嚴查涉重金屬環境污染事件及背后的作風問題、腐敗問題, 重點查處官商勾結、官員腐敗、企業嚴重違法等問題,形成強大震懾力。”
解決好涉重金屬環境問題,是當前廣西建好“兩個生態”的重中之重。此次召開的會議指出,“堅決不要以犧牲環境、損害老百姓生命健康為代價的GDP。”(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