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聲汽笛長鳴,一列滿載本地產聚酯切片的中亞班列從重慶團結村中心站緩緩駛出,標志著重慶首趟圖定中亞班列正式開通運行;新加坡烏節路購物街與重慶江北區觀音橋商圈開啟“路圈聯動”;“五一”期間,重慶入境游火爆出圈,相關線上平臺數據統計顯示,入境游訂單同比增長193%……
從物流運輸“一條線”到對外貿易“一張網”,不靠邊、不沿海的重慶正在搶抓機遇,積極培育內陸開放新優勢,正以“陸海聯動、四向融通”的姿態,加速馳騁在開放的前沿。
第七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西洽會”)如約而至。作為重慶對外開放的亮麗名片,本屆西洽會以“新西部、新制造、新服務”為主題,深化交流互鑒、促進產業融合,助推西部產業再升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赴渝共拓市場機遇,共繪發展藍圖。
構建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提升開放通道運營效能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之前,重慶出口的物資必須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到上海、寧波等城市,才能走海運出港,從重慶到沿海港口城市耗時超過20天。”美聯物流總裁何道國說,如今,重慶生產的物資可以通過鐵路直抵廣西欽州港,“時間縮減到10天之內,每年物流成本節省超過百萬元。”
四通八達的物流網絡讓重慶成為周邊地區貨物的集散中心——在果園港,來自四川宜賓、瀘州、廣元等地的集裝箱在此中轉,然后走向全球;在魚嘴貨運站,2024年有超過40萬輛商品車從這里分撥至全球……
重慶不斷增強東西南北“四向”通道承載能力,完善西部陸海新通道,提升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和商貿服務型“五型”樞紐能級,加快建設內陸國際大通道大樞紐和國際物流集疏運中心。
在西永綜合保稅區,重慶摩爾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正開足馬力生產。“借助中歐班列,我們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立聯系,我們出海的第一站就是哈薩克斯坦。”公司董事長馬兵說,乘著對外開放的“東風”,公司讓自主研發的水處理設備、凈化技術“走出去”。目前,該企業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際物流通道,已經在泰國、印度、馬來西亞、智利、巴西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拓市場。
2024年,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貨物25.2萬標箱、同比增長41%,貨值467億元、同比增長67%,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聯運貨物14.5萬標箱、同比增長56%,西部陸海新通道覆蓋全球127個國家和地區的555個港口。
穩外貿強外資,推動開放產業提質增效
外貿進出口總值1651.4億元,同比增長4.1%。
這是今年一季度重慶交出的外貿成績單。成績的背后,是重慶多維度發力護航企業“走出國門”的努力。
重慶峻馳摩托車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生產線上,工人們正麻利地組裝車架,一輛輛高端競技越野摩托車經過車架車廂制造、裝配等工序后逐漸成形。
作為一家專注生產高端休閑競技越野摩托車的企業,峻馳公司憑借產品高性能、操控性強、質量過硬等優勢,短短幾年間就在行業內嶄露頭角。今年以來,公司銷售額已超過4000萬元,生產線處于飽和狀態,生產訂單排到了6月份。
除了傳統的外貿產業,重慶著力改善貿易結構,提高外貿韌性,擴大“新三樣”出口,推動“渝車出海”,升級“百團千企”國際市場開拓計劃,進一步提升重慶品牌全球影響力。
以創新引領為發力點,全力打造外貿新動能。今年3月,在重慶海關所屬兩路寸灘海關的監管下,重慶雨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進口的1080個汽車變速箱控制模塊舊件順利運抵重慶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投入保稅再制造生產。
對外貿易穩中向好,離不開優質的營商土壤。在梁平區,戲水族服飾科技有限公司有拓展海外市場的需求。梁平區商務委工作人員多次實地調研,成功幫助企業打通境外投資通道。今年3月底,該企業在海外新設立公司,為下一步開展自營出口業務打下了基礎。大渡口區通過實施專門計劃,助力重慶小面、體外診斷、環保科技等優勢產品拓展海外市場。
哪里營商環境好,企業就往哪里落。重慶著力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外貿進出口、實際使用外資排名均穩居西部前列,累計落戶30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兩江新區,總投資22億元的重慶邁特光電有限公司光掩膜版項目投產,安道拓中國技術中心擴建落成,康師傅飲品重慶智能化生產基地項目正加速建設,預計將于明年投用;在璧山區,重慶新世界酒店、東南亞風情小鎮、砂之船奧特萊斯等項目相繼落地……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安道拓全球業務的增長引擎,這是我們在全球最大也是最好的技術中心。”安道拓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表示。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作為首批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之一,重慶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陸續出臺《重慶市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實施方案》《重慶市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不斷加大外商投資支持力度,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提振外資外企投資的信心。
建設西部對外開放門戶,優化對外開放環境
重慶市江北區星光68購物廣場,一名韓國游客正在辦理離境退稅業務;在江北區一處新晉網紅打卡點,不少外籍游客正在打卡“生吞列車”。“吃完火鍋就來‘吃單軌’。”一名新加坡游客打趣道。江北區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用好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大力促進入境旅游發展。
開放的環境,帶來新的機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擴大引領消費、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拉動經濟增長的新載體和新引擎。江北從‘買全球’‘賣全球’兩端發力,提高商業繁榮度和開放引領度。”江北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江北區聚焦“四首經濟”,2021年以來,引進品牌首店432家,舉辦各類首發、首秀、首展超300場。
這只是重慶開放環境不斷優化的縮影。在兩江新區,萊佛士國際醫院、哈羅禮德學校、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等國際性醫療、教育資源紛紛落戶,國際配套體系不斷完善。營商軟環境進一步優化。在渝中區,西部陸海新通道法律識別及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上海中聯(重慶)律師事務所舉行,該中心針對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國家多、法律政策復雜的情況,出具相關投資法律建議報告,便于政府和企業了解法律風險、提前應對。
從完善國際醫院、國際學校、國際社區等配套設施,提升國際要素集聚度,到推動越南駐渝總領館開館、吸引更多外國領事機構在渝設館、提升國際事務參與度和對外交往活躍度,再到舉辦西洽會等全球盛會……重慶通過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政策疊加發力,提升城市國際影響力,助力重慶成為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消費樞紐。
開放的環境,為重慶筑起產業高地。今年4月,四川自貢沿灘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與重慶銅梁高新區聯合召開“2025年新型儲能產業鏈對接專題會”,收集19家企業原材料、產品供需清單共計39項,金額約11億元。在南川區,重慶市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吸引46個優質項目落地。江津區依托珞璜港、小南埡鐵路物流樞紐、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等開放樞紐和開放平臺,吸引眾多物流業、服務業、制造業企業紛紛落戶。
新征程上,重慶正以開放昂揚的姿態奮力向前!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2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