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群眾來信,催生水環境治理的一系列“動真碰硬”。
“鹽城市人大對治理水環境緊盯不放,讓老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成效。但要再提一些建議:一、對電捕魚的打擊力度還要再加大;二、嚴禁秸稈還田產生的‘跑馬水’流入河道;……”2023年5月,江蘇省鹽城市人大常委會收到一封署名為“熱心市民周先生”的信件,一口氣對“水”提出10條意見。
群眾有所呼,人大有所應。鹽城市人大常委會經過調研論證后,將推進水環境治理列入監督議題,并開展專題詢問、執法檢查等一系列監督推動。
“近年來,南美白對蝦養殖規模不斷提升,但養殖尾水排放對河道造成了污染,相關部門準備怎么解決?”2023年8月,在鹽城市人大常委會召開的水環境治理專題詢問會議上,市人大代表陳向前率先發問。隨后,其余9位代表帶著各自調研時掌握的情況,接連拋出了13個群眾關心關切的水環境難點熱點問題。
專題詢問會后,鹽城市人大常委會及時對詢問問題進行梳理匯總,交市政府研究處理,并通過市縣鎮三級人大聯動聽取整改落實情況報告、組織“回頭看”視察、開展重點建議督辦等形式進行跟蹤問效、監督落實,做到有詢問、有答復、有結果。
初夏時節,鹽都區馬中河一汪清水向東流,盡顯人與自然和諧之美。“水清了、魚多了、鳥來了,大家飯后都愛來河邊走走。這條河以前垃圾多、蚊蟲多,大家都叫它‘蚊子河’,散步都要繞道走。”在河邊散步的市民趙先生笑著說,“以前住在岸邊的居民甚至不敢開窗通風,經過治理后馬中河水清岸綠景美,野鴨、白鷺成了馬中河的‘常客’。”
馬中河的蝶變,是鹽城市人大常委會以法治之力保護水生態的縮影。經過兩年“動真碰硬”接續治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環境生態圖景愈發清晰。如今,鹽城全市17個國考、34個省考、21條入海河流斷面和14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實現4個“100%”,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為持續鞏固水環境治理成果,今年鹽城市、縣兩級人大協同發力,聯動建立人大代表水環境監督員制度,聘請具有涉水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大代表擔任“水環境監督員”,進行隨機督查,做到問題早發現、早整改。同時,結合代表履職實踐,全力推動建立“一河一策”治理臺賬,依據不同河道的特征與實際問題,量身定制個性化治理方案,讓每一條河道都擁有專屬的“守護使者”。
“水環境不僅事關高質量發展,也關系群眾福祉。我們將充分發揮人大職能作用,依法治水興水護水,讓清澈奔涌的源頭活水成為潤澤人心的民生幸福。”鹽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榮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2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