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作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一直備受關注。
溫室氣體凈零排放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5月23日向媒體發布信息說,該所生態系統功能與全球變化團隊通過系統評估近20年來青藏高原三大溫室氣體收支,預估不同增溫和畜牧業發展情景下青藏高原溫室氣體收支變化。他們研究認為,青藏高原已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也是目前中國唯一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區域。
廣角鏡頭視野下的青藏高原。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圖這項全球氣候變化領域、青藏高原區域的重要研究,綜合集成了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包括湖泊、濕地和河流等溫室氣體通量觀測與牲畜數量等歷史統計數據,并結合多源遙感、模型模擬以及未來氣候預估完成,相關成果論文近日在綜合學術期刊《科學通報》發表。
顯著的溫室氣體匯
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汪濤研究員介紹說,甲烷和氧化亞氮是對氣候變化貢獻僅次于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巴黎協定的溫控目標不僅是實現二氧化碳的中和,還包括甲烷和氧化亞氮溫室氣體的中和。因此,準確評估溫室氣體的收支至關重要。
資料圖:青藏科考途經青藏高原一處濕地。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作為碳中和貢獻的先行綜合示范區,青藏高原變暖、變濕、變綠使得高原生態系統成為顯著的二氧化碳匯。不過,青藏高原擁有中國超過50%的湖泊且有放牧傳統,近20年來,青藏高原畜牧業發展和內陸水體的快速擴張,尤其是凍土區熱融湖塘的大量涌現,導致其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顯著增加,但這些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究竟有多大,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抵消甚至逆轉高原生態系統二氧化碳匯仍不清楚。
為厘清這一問題,研究團隊開展針對性研究。結果顯示,近20年來,青藏高原生態系統是顯著的溫室氣體匯,每年從大氣中吸收近1億噸當量二氧化碳,近兩倍于中國陸地生態系統溫室氣體匯。這一顯著的溫室氣體匯主要源于二氧化碳匯。然而,超40%二氧化碳匯被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所抵消,其中,畜牧業和內陸水體(包括熱融喀斯特湖)的年排放量分別占二氧化碳匯的21%和13%。特別是青藏高原生態系統溫室氣體匯,幾乎中和了高原能源與工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推進可持續畜牧業
進一步研究發現,在中等排放情景下,未來生態系統二氧化碳匯持續增強,水體擴張和多年凍土持續退化等導致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仍將不及二氧化碳匯,因此,到2060年高原仍是顯著的溫室氣體匯。
青藏高原上放牧的羊群。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圖然而,溫室氣體匯大小依賴于高原畜牧業未來發展路徑的選擇:如果仍維持當前不可持續的放牧狀態,畜牧業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將完全抵消生態系統二氧化碳匯增量;有效實施草畜平衡管理并開展減排措施以降低牲畜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高原溫室氣體匯大小預計將比當前增加1.5倍。
“因此,推進可持續且高效的畜牧業發展路徑,將大幅減少高原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增強青藏高原對中國碳中和戰略的貢獻?!蓖魸f。(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