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卡地·尼亞孜就趕往新疆庫車市熱斯坦街道的龜茲非遺工坊,精心籌備面向中小學生的“非遺必修課”,“非遺工坊開設研學課程,我會教學生們制作銅器。以前擔心這門手藝失傳,現在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學習和傳承,我感到非常欣慰?!?/p>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庫車市擁有豐富的非遺資源,如庫車民歌、庫車薩瑪瓦爾舞等。2024年,庫車市將一座閑置已久的舊糧倉改造為龜茲非遺工坊,以更好地傳承和創新非遺技藝。
龜茲非遺工坊設有制作區、體驗區、實物展示區、數字化展示區等多個功能區域,涵蓋25個非遺種類,游客可以一站式體驗非遺制作,欣賞精美展覽,購買文創產品。
市民游客絡繹不絕,庫車土陶、葫蘆繪畫、龜茲壁畫及打馕制作等功能區經常排起長隊。土陶體驗區,小朋友們揉土、拉坯、制坯,制作維吾爾族傳統土陶;維吾爾族傳統刺繡區,上海游客在代表性傳承人的指導下,一針一線認真學習……
自2025年春節正式運營以來,龜茲非遺工坊日均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日均銷售額約1.6萬元,非遺工坊逐漸成為庫車的文化新名片。
龜茲非遺工坊還組織了不同主題的培訓。今年2月,庫車市各鄉鎮的繪畫愛好者齊聚一堂,以烙鐵為筆、木板為紙,共同體驗“火針刺繡”的獨特魅力。
右手緊握炙熱的電烙鐵,左手扶著木板,學員們按照打好的草圖進行繪畫創作——這是烙畫,古稱“火筆畫”,通過控溫技巧在竹木、宣紙、葫蘆等材質上熨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經過一周培訓,第一次接觸這一非遺技藝的學員艾力夏提·依米提完成了4幅作品,內容包含老城景色、非遺文化等,“我以前學過繪畫,這次培訓讓我掌握了新技巧。”艾力夏提說。
“龜茲非遺工坊激發了群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我們將繼續致力于完善非遺項目的展示體系,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加大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培養力度。”庫車市熱斯坦街道黨工委書記鮑國海說,非遺工坊將不斷探索非遺與現代生活的融合,守護文化瑰寶。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4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