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5月24日電 題:外企高管為中國西部投下“信任票”
新華社記者吳燕霞、李曉婷、趙佳樂
“中國西部地區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將持續深耕中國市場。”在第七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展館內,丹納赫中國對外事務副總裁韋春艷說。
5月22日,以“新西部、新制造、新服務”為主題的第七屆西洽會在重慶開幕。這場吸引了39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余家企業參與的盛會,首日便交出亮眼成績單——現場簽約項目124個,合同金額超2000億元,其中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占比超75%。
丹納赫是專注于生命科學、醫學診斷、生物技術領域的跨國企業,它與中國西部結緣始于兩年前。2023年,丹納赫在第五屆西洽會上與重慶兩江新區達成戰略共識,并于2024年7月在兩江新區正式落地丹納赫西部創新中心。
“西部地區擁有較大市場和人口基數,成渝地區醫療服務資源也很豐富。此外,重慶對生物醫藥的全鏈條支持政策更是關鍵吸引力。”韋春艷提到的《重慶市關于全鏈條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將推動細胞治療等前沿技術從研發到產業化轉化。
5月22日,韓國展商(右一)在西洽會現場向參觀者介紹產品。新華社記者 陳誠 攝
“中國在醫療器械領域已迎頭趕上,在基因和細胞治療等領域前景廣闊。”韋春艷篤定地說。這份信心背后,是中國西部日益強化的開放能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西部地區一季度進出口額達1.84萬億元,增長8.7%。
“隨著國家戰略引導,我們的投資重心逐漸轉向中西部地區,現在在中西部的投資約占我們在中國新增投資的一半。”普洛斯集團高級副總裁鄭覆說。這家2003年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投資主要集中在物流供應鏈、人工智能、算力、能源等領域。
“重慶政府的效率和市場環境都很不錯,對內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國有企業都一視同仁,擁有非常優質的營商環境。”鄭覆透露,普洛斯在重慶投資近200億元,當前正推進云陽、石柱的綠色能源項目。他特別提到,重慶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樞紐節點,能高效鏈接東南亞和歐洲市場。
這種“通道紅利”正在重構產業格局。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例,目前,該通道已通達127個國家和地區的563個港口,運輸貨物品類達1250余種,帶動中西部地區外貿潛力進一步釋放。今年一季度,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13+2”省區市經新通道進出口總值超2000億元,同比增長超10%,規模創歷史新高。
5月22日,外國展商在西洽會現場向參觀者介紹產品。新華社記者 陳誠 攝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王強對此深有體會。“重慶著力打造的‘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對我們而言意味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王強說,自沙特基礎工業公司重慶工廠2012年落戶以來,這家化工巨頭依托重慶四通八達的物流體系,將產品輻射至多個國家和地區。“成渝雙城經濟圈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正孕育著市場機遇。”
在西洽會現場,外企高管不約而同強調了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供應鏈安全與本土創新生態融合是關鍵。”韋春艷表示,丹納赫正加速與中國企業合作,將“中國原創”帶入全球市場。鄭覆則用項目佐證,普洛斯在廣西投資建設的樞紐港項目,正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與沿線西部省份和沿線國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