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粵港澳大灣區各處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倒計時牌上的數字,同步跳入“100天”,這是充滿儀式感的節點,也是振奮人心的號角。這屆歷史上第一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全國運動會,不僅是全民共享的體育盛會,也是灣區融合的生動探索,更是“一國兩制”在體育領域的創新實踐。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下建設的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實現更深層次的合作?本屆全運會,粵港澳將共同奏響“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的篇章。
以粵港澳公路自行車賽為例,一賽跨三地,6次無間斷通過港珠澳大橋三地口岸,230公里的賽道上,運動員能以每小時40公里以上的速度“不踩剎車”、無感通關。這背后,是粵港澳三地體制機制“軟聯通”的不斷深化。
從跨境測試賽,到粵港澳公路自行車賽、橫跨深港的馬拉松賽,“前置查驗、封閉運作、無感通關”等一系列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舉措,將破解粵港澳在不同法律體系下人員、物資、信息等關鍵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的難題。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總結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等創新舉措,十五運會將為未來大灣區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融合發展積累經驗。
對港澳同胞而言,十五運會也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當開閉幕式上粵港澳三地同步升國旗、唱國歌,那莊嚴神圣的時刻,既是身份的共鳴,更是情感的凝聚;賽場上,港澳同胞參與國家盛事、主場觀賽,見證國家運動健兒拼搏的精神,自豪感將油然而生;群眾賽事、志愿服務、主題宣傳等活動中,港澳同胞不僅能感受體育精神的魅力,也有利于促進灣區民心相通。一陣陣掌聲、一聲聲吶喊、一段段并肩奮斗的記憶中,港澳同胞的家國情懷將不斷加深,國民身份認同也將得到增強。
十五運會盡顯灣區魅力,粵港澳將攜手向世界講好灣區故事、中國故事。廣東用好“港車北上”“澳車北上”及240小時過境免簽等便利性政策,為全國乃至全世界觀眾打開觀賽旅游便利之門;組委會積極爭取內地居民赴港簽注便利措施,方便旅客跟著賽事去旅游;澳門通過“賽場即景點、觀賽即旅游”的融合模式,凸顯澳門古今交融、中西薈萃的城市特質……借由十五運會,大灣區將通過體育盛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科技、跨境旅游等多種形式展現灣區魅力,講好“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香港故事、澳門故事,也將向世界講述一個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激情全運會,活力大灣區。讓我們在賽場的歡呼中,見證中國體育的輝煌;在粵劇的悠揚唱腔里,品味嶺南文化的底蘊;在珠江奔涌的浪潮里,聆聽灣區融合的澎湃;在科技與人文交織的光影下,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脈動。
讓我們共同期待,十五運會圣火點燃之時,粵港澳攜手并肩,共同書寫充滿活力與希望的新篇章!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0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