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張 鋮攝
圖②:在2025長三角(昆山)具身智能場景應用大賽中,機器人與觀眾互動。
張從余攝
圖③:在浙江省金華市,潤馬光能科技(金華)有限公司5G車間的智能機器人在自動運行。
新華社記者 徐 昱攝
圖④:位于上海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中部核心區的張江人工智能島。
馬二虎攝
"> 圖①: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中電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體驗館內,“墨子號”量子衛星模型正在展出。
新華社記者 張 鋮攝
圖②:在2025長三角(昆山)具身智能場景應用大賽中,機器人與觀眾互動。
張從余攝
圖③:在浙江省金華市,潤馬光能科技(金華)有限公司5G車間的智能機器人在自動運行。
新華社記者 徐 昱攝
圖④:位于上海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中部核心區的張江人工智能島。
馬二虎攝
8月初,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以下簡稱“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以視頻會議形式,共同召開《關于促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新聞發布會。這是長三角首部以協同立法的形式針對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制定的法規性決定,該《決定》將于今年9月1日起同步施行。
“這一重要立法成果,標志著長三角科技創新協同發展邁入法治化新階段?!鄙虾J腥舜蟪N瘯üの敝魅未迍P說,此次協同立法,有利于將實踐中行之有效的舉措轉化為制度安排,進一步破解制約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瓶頸問題,以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打造長三角科技創新策源地。
《決定》共19條,涉及落實國家戰略、培育長三角原始創新能力和發展新動能等內容,明確提出“推動長三角在科技強國建設中發揮戰略支柱作用,成為國際創新網絡的重要樞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共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科技創新之于長三角,已經是最有顯示度的名片之一。長三角擁有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兩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經布局有上海光源、合肥先進光源、國家未來網絡試驗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等一大批科研“大國重器”。
“《決定》的制定,有利于強化責任落實,以法治方式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崔凱介紹,在立法過程中,三省一市人大協同部署、協同起草、協同審議,共同對《決定》草案逐條逐句、反復推敲、共同打磨,聚焦核心條款表述深入研討,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
在培育長三角原始創新能力,共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重大創新平臺方面,《決定》提出,共同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合作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行,推動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落地長三角。
“這將強化在滬國家實驗室及基地‘總平臺、總鏈長’作用,拓展長三角實驗室創新合作網絡,提升重大高能級平臺原始創新能力和策源力?!鄙虾J锌莆敝魅吸S紅說。
在三省一市共同打造的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上,總價值超過610億元的28個大科學裝置、5.1萬臺(套)大型科學儀器面向社會開放。
“我們以‘科技資源+科技服務+科技政策’融通為目標,推動資源從‘可看’到‘可用’升級?!鄙虾J醒邪l公共服務平臺發展部部長徐旻昕介紹,三省一市通過這個平臺推動創新券的跨省通用,企業在線申領額度,直接抵扣異地檢測、研發服務費用。
目前,長三角創新券的通用范圍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全域,以及安徽省馬鞍山市,已有超過5000家企業申領長三角創新券,主要集中在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創新券服務金額超過5.5億元。
更多真金白銀的支持已經“在路上”——《決定》提出,建立長三角基礎研究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長三角創新主體跨區域、跨學科協同開展產業目標導向明確的應用基礎研究。
“一系列部署,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高水平建設國家實驗室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效發揮高能級科創平臺作用?!卑不帐】茖W技術廳副廳長譚海斌說。
探索協同創新發展機制
“為了推動解決中小微企業對科技成果應用前景看不清、把不準,碰到心儀的成果心存顧慮的問題,2021年10月,浙江在全國率先探索推行了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機制?!闭憬∪舜蟪N瘯üの敝魅螀嵌饔窠榻B。
這項機制主要是引導高校、科研機構允許企業“先免費試用、后付費轉化”其職務科技成果,幫助企業降低“試錯成本”,促進優質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目前浙江全省已有8000多項科技成果納入“先用后轉”成果池,累計免費試用超過2500次。
這項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先行探索也被《決定》吸收,成為長三角的共同意志。
“針對長三角科技創新協同發展中‘一體化’和‘跨區域’、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等問題,堅持戰略協同、高地共建、開放共贏、成果共享,總結提煉行之有效的實踐成果,探索協同創新發展機制?!苯K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夏正芳說。
一批協同創新發展機制被寫入了《決定》中:
優化企業出題機制,完善“揭榜掛帥”“賽馬制”等科研任務組織方式,加強創新資源跨區域跨領域配置,組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
鼓勵以市場化機制跨區域建設科技孵化器、科創飛地、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平臺等,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促進各類開發區(園區)跨省域、跨園區交流合作和聯動發展,共同建設跨省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
前不久,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先進功能纖維與應用技術研究所研發的新型有機抗菌材料成功轉化應用、實現量產。該所由上海東華大學朱美芳院士團隊、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南通市共同組建。針對“卡脖子”難題,東華大學、南通大學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通過聯合攻關、分工突破關鍵技術瓶頸,使得研發在上海完成,量產工藝開發在江蘇進行,規?;a在浙江實現,讓原本需要3年甚至更久才能上市的產品從研發到上市僅用了18個月。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助理郜軍表示,《決定》的實施將為科研成果轉化的跨區域流動提供制度性保障,加速資源的整合與有效需求的匹配,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的效率,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
形成創新型產業集群
頭戴信號接收器,握住一個把手,記者全神貫注盯住屏幕,體驗康復機器人設備。不一會兒,手臂就跟隨目光移動的方向開始緩慢活動。
“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腦卒中患者可以進行上肢康復?!痹谏虾J衅胀訁^“創新里”科創產業空間,上海智康加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徐培麒說,這款機器人體積很小,可以放在背包里,解決過往康復設備體積大、不好移動的問題,為更多患者帶來方便。
如今,該公司已經在南通與保險公司和產業園區簽訂了合作協議,把創新成果運用到更多患者的康復治療中去。
立足上海市,服務長三角。今年以來,普陀區先后與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鎮江、泰州、揚州8個城市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服務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拔覀兎e極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逼胀訁^委書記胡廣杰說,將通過構建創新“一條鏈”、實施產業“一幅圖”、打造要素“一張網”、推動服務“一站式”、促進市場“一盤棋”。
《決定》提出,支持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等高質量發展,共同推動形成創新型產業集群,促進創新要素匯聚融合。
“小奇小奇,先去幼兒園,再去公司,選擇時間最短路線,同時打開故事播放?!陛斎胝Z音指令幾秒后,汽車上的智駕系統給出規劃路線,同時打開了故事播放,車主張先生帶著寶寶便從家里出發了。
車內語音交互技術的提供商是來自蘇州的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它牽頭成立的長三角語言計算創新聯合體,包括上海交通大學、科沃斯機器人、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杭州老板電器等來自滬蘇浙皖的高校和企業,相關成果已經應用到安徽奇瑞汽車、浙江吉利汽車上。
江蘇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張少華介紹,2024年起,圍繞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三省一市科技部門推動建設2批次共24家長三角創新聯合體,加快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前沿技術。
圍繞《決定》落實,浙江省科技廳副廳長樓學軍說,將推進創新要素加快開放共享,推動長三角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促進技術、項目、人才、資金等要素跨區域融通,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協力打造長三角創新策源地。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4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