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應深刻反省歷史罪責,同一切美化、掩蓋侵略歷史的行為徹底切割,真正走和平發展道路,以實際行動取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同世界進步力量一道,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和法西斯主義,以鮮血和生命贏得了偉大勝利。80年后的今天,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變亂交織,人類文明再次來到關鍵當口,考驗國際社會擔當。人類應該永遠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悲劇及其原因和教訓,盡一切努力阻止類似悲劇重演。作為侵略戰爭的發動者,曾給亞洲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日本,能否深刻反省戰爭罪責,認真吸取歷史教訓,真正走和平發展道路,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因為這不僅關乎歷史認知,更關乎現實格局和地區未來。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人們對和平的堅守。在那段黑暗歷史中,日本軍國主義對亞洲鄰國發動侵略戰爭,犯下嚴重反人類罪行,給地區和世界帶來深重災難,也使日本國民付出了慘痛代價。如何對待這段歷史,是檢驗一個國家道德良知與和平誠意的試金石。只有樹立正確歷史觀,日本才能真正卸下歷史包袱,贏得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的信任和尊重。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80年來,日本右翼勢力始終陰魂不散,頻頻在歷史問題上開倒車。他們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在強征“慰安婦”問題上含糊其詞;在歷史教科書中否認戰爭罪行,編造“戰爭被害者”敘事,試圖為侵略歷史翻案。目前,日本初中采用率最高的教材在戰爭加害責任的記敘上出現明顯弱化,或用“南京事件”指代南京大屠殺,或對關鍵史實語焉不詳,宣稱“在南京,除了士兵,還有很多平民被殺”“受害人數尚無定論,仍在研究中”。這些歷史修正主義的錯誤行徑,不僅違背《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法律文件,更是對受害國人民情感的嚴重傷害。在歷史認知問題上,日本的欠賬還有很多。近年來,不斷有侵華日軍暴行的新史料被發現。如山鐵證面前,任何企圖歪曲歷史的行徑都注定徒勞無功。
更令人警惕的是,日本近年來的軍事動向與其戰后和平承諾背道而馳。渲染周邊威脅,大幅增加防衛預算,放寬武器出口限制,拼湊軍事“小圈子”搞陣營對抗,甚至不時冒出修改“無核三原則”的雜音,推進自身軍事松綁……這些嚴重違背日本“和平憲法”和“專守防衛”原則的舉動,不能不引起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對日本戰略走向的高度警覺。
日方正確對待和深刻反省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是戰后中日關系重建發展的重要基礎。1972年日本在《中日聯合聲明》中表示:“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于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深刻反省的承諾,是中日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的重要前提。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定的各項原則,尤其是日方在歷史、臺灣等重大問題上的嚴肅鄭重承諾,構成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必須得到堅持和恪守,不容絲毫模糊和倒退。但必須指出的是,一段時間以來,日本一些政客在臺灣問題上屢屢越界。日本不久前公布的2025年版《防衛白皮書》,再次大肆渲染“中國威脅”并在臺灣問題上指手畫腳。這些錯誤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中日關系政治基礎,也是對戰后國際秩序的公然挑釁。日本應當明白,真正的地區安全不可能通過軍事對抗獲得。中日同為亞洲和世界重要國家,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和層出不窮的全球挑戰,日方應同中方一道,將雙方達成的重要政治共識體現到具體政策和實際行動中,為世界和地區提供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歷史的記憶和真相不會隨著歲月流逝而褪色,帶給我們的啟迪永遠映照現實、昭示未來。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年后的今天,日方不應繼續徘徊在修正主義的迷途中,而是應本著對歷史、對人民、對未來負責任的態度,深刻反省歷史罪責,同一切美化、掩蓋侵略歷史的行為徹底切割,真正走和平發展道路,以實際行動取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5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