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
“上海的魅力就在于海納百川,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在被問到樂高這一世界級IP為何選擇落地上海時,上海樂高樂園度假區總經理陳潔說。
上海,究竟擁有怎樣的“活力密碼”?近日,“活力中國調研行”采訪團的記者深入進行采訪。
更開放:
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
“渣打集團親歷了中國金融市場的高速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更是受益者。”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楊京說。
上海持續吸引外資的態勢強勁。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上海實際使用外資累計超過980億美元,年均新設外資企業超5700家,占中國外資比例從2020年的14%提高到2024年的15.2%。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將創新作為在華投資和經營的“關鍵詞”,服務中國及全球市場。
“中國絕不僅僅是銷售市場,更是關鍵的生產與研發基地。”博世全球商業服務亞太區總裁舒馬遙介紹,博世目前在中國建立了26個技術中心,重點研發氫燃料電池、智能座艙平臺、駕駛輔助系統、底盤和軟件等領域,“中國汽車行業發展成果斐然,去年我們在華研發投入高達119億元人民幣,我們將堅定地投入研發與創新,把中國創新帶向全球。”
“十四五”以來,上海高技術制造業吸引外資占制造業比重由37.2%上升至75.4%。一批又一批外資企業將區域總部、研發中心、旗艦項目落子于此,“十四五”以來,新增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79家、外資研發中心142家,累計認定分別達1050家和623家。
更便利:
精準服務效能再升級
走進臨港新片區,“一站式”航運政務服務中心的指示牌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企業辦事人員可以在窗口完成辦理國際船籍港登記、海事報備等多項業務,不必多個部門來回跑。
在虹橋國際人才服務中心,一家企業的高管萬先生通過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聯平臺預約,到現場后很快辦妥了一年多次、每次30天停留的港澳人才簽注。這個直聯平臺,是上海設立的海外人才專窗,整合了公安出入境、治安、交管、人口四大警種資源,提供19項高頻涉外業務“一門辦理”。從換領中國駕照、申請永久居留,到辦理簽證和居留證件,為國際人才跨境流動構筑了“硬支撐”。
上海的競爭力,不僅體現在靠前服務的溫度上,也體現在通關效率的速度上。
“現在我們6秒就能完成一件托運行李通關,300人航班全程海關環節不超過30分鐘。”浦東機場海關旅檢處處長夏謙介紹。在洋山深水港,企業通過“聯動接卸”模式即可辦結海關手續,經專用駁船轉運至目的港口后直接提離,進出口集裝箱每箱能節省200至400元不等,降低了外貿企業的綜合物流成本。
“近年來,上海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力度越來越大、政策越來越實、成效越來越明顯。上海通過一系列精準、務實且不斷深化的改革,正在將優化營商環境從一項項具體措施,變為系統化的城市核心競爭力。”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沈開艷說。
更安心:
優越的知識產權生態體系
汽車租賃公司出租的“勞斯萊斯”婚車,其實是經過改裝、多處貼附標識的山寨車,這一公然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案件,最終由上海知識產權局指導普陀區知識產權局查處,并對系列案件中的15家涉案當事人罰沒合計70萬余元。
“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能僅依靠各機構單兵作戰,還要通過協同配合強化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格局。”上海市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處處長顧惠蓉向記者介紹,上海已推動形成行政保護、司法保護、調解、仲裁“四輪驅動”的大保護工作模式:上海加強執法聯動,聯合印發了全國首個知識產權全領域行刑銜接協作意見——《關于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的協作意見》;加快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發揮定分止爭的“分流閥”作用;優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設立38家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站(中心),將維權援助服務延伸至外資企業集聚的重點園區,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多元化、便利化的糾紛解決渠道。
創新的種子,正在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沃土中萌發。“創新是第一生產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余晨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有效發明專利量達29.37萬件,同比增長12.21%;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2件,同比增長14.6%;商標有效注冊量為284.66萬件,同比增長5.05%。
(記者 曹雅楠 顏維琦 王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