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數據統計顯示,上半年,我國汽車累計產量約為700萬輛,累計銷量約為548萬輛。 雖然各方面數據讓人對中國車市的下半年境況不甚看好,但無論產量還是銷量仍處于穩定上升中,同時中國巨大的汽車市場需求,仍是其他國家可望而不可及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國際汽車品牌加緊在中國汽車的版圖擴張。
國際品牌在國內汽車版圖不斷擴張
1983年,北京汽車制造廠和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共同組建北京吉普,開合資先河。自此,越來越多的中外汽車企業開始在中國合資建廠,眾多國外汽車品牌如大眾、通用、標致、日產、通用、豐田等開始進入中國。如今,這些汽車廠家已經在中國的長春、上海、廣州、武漢、北京與重慶等城市設廠,并且其中很多廠商相繼在中國增廠擴容,爭相分享“第一汽車市場這塊蛋糕”。
從2009年開始,到汽車產業爆發的2010年,直至回歸理性穩定上升的2011年,各大國際汽車企業在華銷量不斷攀升,隨之而來的就是產能跟不上的困局。由此,各大廠商紛紛擴大在華產能或新建工廠。
今年,通用汽車在中國市場成功超越大眾,成為銷量最大的汽車企業。與銷售掛鉤的就是產能的問題。據了解,上汽通用五菱擁有柳州和青島兩大生產基地,為了擴大產能,上汽通用五菱已宣布擴建青島分公司,柳州生產基地也將進行改造。預計2013年兩大基地改造完成后,每年的產能將達百萬輛以上。
通用在中國設廠要晚于大眾,但通用在中國汽車工廠中同樣占據重要席位。其在中國已布局金橋、煙臺、沈陽3大生產基地,金橋南廠、金橋北廠、煙臺東岳汽車、沈陽北盛汽車4座整車生產廠,以及金橋動力總成、煙臺東岳動力總成2個動力總成廠。近日,上海通用宣布將投資70億元進行擴產,擴建項目為上海通用沈陽北盛工廠三期項目。同時,上海通用煙臺東岳工廠的24萬輛擴產項目也正在進行之中,并計劃在2012年建成投產。
通用在華建廠的步伐正在加快,曾經蟬聯多年的銷售冠軍大眾自然也不甘落后。目前,大眾在華共有7座整車制造工廠主要聚集于上海、長春、成都、南京等地。其中包括上海大眾的4個整車生產基地,以及大眾在中國的另一個合資品牌,一汽大眾目前格局為“三地四廠”,其中一汽-大眾一廠、二廠設在長春,在成都設有三廠,在佛山則是規劃中的四廠。
比之大眾的在華“兇猛”擴張,豐田絲毫不遜色。此前,一汽豐田四川有限公司已投資38億元人民幣擴容長春新廠。2011年,一汽豐田的全年產銷目標為55萬輛,而實際上,目前其乘用車總產能僅為每年44.3萬輛。即使新工廠建成達產,依然無法滿足銷售目標,一汽豐田的擴建或將更進一步。此外,標致、日產、通用、本田等多個品牌也加緊在華工廠擴張步伐。
擴大產能促進經濟與就業
毫無疑問,各個國際品牌在中國汽車版圖的不斷擴張,將會加劇中國汽車產業的良性競爭。無論是在何地建廠,可以肯定的是會促進當地的經濟,由于建廠所需要的大量原材料等工業用品,將會促進本地各個社會產業的同向發展。同時擴建或新建產能生產廠必將需要大量的人才與勞動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和消化了畢業生就業以及再就業的尷尬局面。
拿華晨寶馬在沈陽建二期工程來講,在2009年已經雇用的600多名新員工的基礎上,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將在建設新工廠的過程中再從沈陽雇用及培訓1000多名新員工。也就是說,在就業大軍中,產能生產廠的擴建與新建將提供近2000名崗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沈城的就業壓力,同時也由于擴建需要的原材料等方面促進了沈陽的其他產業。
一段姻緣的締結并不會那般容易,在世界公認的“第一汽車市場”的中國,無論是通用、大眾等紛紛積極在華擴張設廠,還是像賓利、保時捷保持著低調穩打的作風。想要結緣并保持著長期感情需要很多方面的考慮,要考慮到市場、定位、人員結構等方面的綜合衡量,但是無論各國際品牌的未來是何種發展規劃,可以肯定的的是,中國汽車市場將成為各國際品牌的主流戰略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