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由昆明至北京MU2036航班上,有游客因不滿航班延誤擅自打開飛機緊急出口,其中涉事北京旅行團導游李某媛及一名旅客被治安拘留。
對此,我國有關部門將聯手查處嚴重威脅公共安全和航空安全的“空鬧”行為。國家旅游局新聞發言人張吉林1月11日表示,國家旅游局高度關注事件進展情況,堅決支持民航公安機關依法對導游和旅客違法行為進行查處;同時,建議航空服務企業總結經驗,及時主動做好相關解釋和提供延誤后的服務工作。
據悉,事件發生后,國家旅游局已要求北京市旅游委進一步調查核實相關情況,依法依規對涉事導游和旅行社作出處理,同時委托云南省旅游委與當地民航公安機關保持密切聯系,進一步了解事件發生的詳細情況,依法、合理為涉事導游和游客提供幫助。
航班延誤越來越成為引發旅客與航空公司矛盾的“定時炸彈”。霸機、拉條幅抗議、堵塞安檢口、沖擊登機口、砸擺渡車甚至攔截飛機等現象曾在不同機場發生過。究其原因,不乏當事乘客“顧客就是上帝”的心態作祟,遇事只從自身利益出發,根本沒有把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放在心上。
“文明出游不是小事,如果不加注意,可能就攤上大事了。”張吉林強調,任何游客都不能干擾航班正常秩序,破壞航空安全,危害其他游客的安全和合法權益。國家旅游局將把涉事游客的不文明行為納入《全國游客旅游不文明記錄》,并通報給旅游業相關企業。
業內專家強調,游客法律意識的淡薄問題不容小覷。“出游過程中,每位成年人都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某旅行社負責人杜光認為,游客因大鬧航班而觸犯法律,在受到法律嚴懲的同時,要把他們的行為納入個人信用不良記錄,如果對同機乘客造成損失,還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記者注意到,不久前發生的中國游客大鬧亞洲航空曼谷至南京航班事件不文明行為,涉事導游和游客的行為已被納入個人信用不良記錄。業內人士表示,要提醒游客,一旦納入個人信用不良記錄,不僅會影響辦理出國簽證,就是求職就業也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