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城市建設。城市經濟是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體的經濟。商洛“一體兩翼”中心城市規劃了丹江工業走廊和洛河工業走廊,并有與之相配套的工業園區。相對而言,三產服務業園區較少,與三產服務業相配套的基礎設施不足。在城市建設中,更加注重三產服務業園區及其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改變商洛中心城市居住性房產多,經營性房產少的局面。
關于城市管理。進一步理順市、區、街辦、社區四級在城市管理上的關系,進一步合理劃分市、區、街辦、社區各自在城市管理中的職能,重點解決權責不一的問題,適當下放管理權,更加充分地發揮商州區及其街辦、社區屬地化管理的作用。
挖掘區域特色文化 建設生態宜居城市
商州區委書記 張盈安
市區共建加快打造南秦川,充分彰顯中心城市規模。加快南秦川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總體規劃,重點在南秦川實施1-2條城市主干道,構建城市框架。做好產業定位和布局。將生態健康產業作為中心城市的朝陽產業,優先布局在南秦川一線,市區聯手共同推進,盡快形成規模優勢,為中心城市建設提供動力支持。
市區共建加快城周和城區綠化,充分彰顯城市園林特質。著力從任務、責任、考核、獎懲等方面入手,整合資源,創新方式,加大城周綠化,盡快消滅荒山荒坡。認真搞好城區道路綠化,充分考慮城市定位和建筑風格,抓好規劃設計,科學確定綠化樹種和規格,增強綠化效果。
精雕細琢城市會客廳 創建生態休閑目的地
商州區委副書記、區長 張國瑜
重點打造“一山兩河城市會客廳”,提升商洛中心城區整體品位。將龜山作為“城市盆景”重點打造,進一步裝扮龜山,使其春夏山花爛漫,金秋桂香滿城,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提升打造丹江,加快丹江南岸及與南秦河交匯地帶靜態近水景觀的打造。對南秦河亮化美化,做好動態親水景觀打造。加快環龜山綠道、南秦河綠道、丹江河綠道建設,使三者相互貫通。形成一個有山有水、有靜有動,山水相融,依兩河賞城市盆景,臨龜山觀兩條玉帶的“一山兩河城市會客廳”絕佳美景。
加強精細化管理,落實齊抓共管責任。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產業,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創建文明城市。
開發生態資源 建設休閑城市
市發改委主任 張永平
位居商洛舊城與新區之間的龜山和丹江、南秦河兩川,真山真川,渾然天成。要高標準規劃、高品位打造“一山兩川”城市公園,建設商洛山水園林休閑宜居城市“縮影”、商洛“影璧”,賦予人文內涵精神,為群眾建好休閑場所。
整合開發注重各類資源。將商洛“八景十觀”布局于一山兩川間,建設綠道、步道、自行車道、運動康體、休閑養生及商貿服務業態等六要素齊全的精品景區,融商字、商鞅、商山四皓于一體的歷史文化、人文景觀、民風民俗、健康崇拜、道觀等文化符號和商山丹水等元素,使龜山公園成為雅俗共賞、外地游客與市民共享的夢想游息場所。
創新融資機制 跟進城市建設
市財政局局長 楊長洲
按照“一體兩翼”的思路,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財政部門要主動作為,緊密跟進,為中心城市建設提供有效的資金保障。
提供資金保障,支持做好城市建設規劃。增強規劃的引導和調控作用,促進產業發展、城鎮建設、土地利用三個專項規劃精準對接,促進交通、能源、供水、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配套完善,著力把商洛打造為秦嶺休閑之都、關天產業新城。創新融資機制,多方籌措城市建設資金。逐步建立政府、企業、個人共同投資的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城市建設投資體系。強化財政資金和政策引導作用,通過財政獎補、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方式,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的積極性。整合建設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整體效益。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集中投入、形成合力”原則,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資金統籌,集中財力辦大事,確保辦一件成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