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誦讀活動

灣潭子兩房建設
2015年,柞水縣將堅持“一二三四”的發展思路,積極主動地適應新常態,以穩中求進、提質增效為基調,全力抓好八項重點工作,實現經濟發展總量、質量、均量“三量齊升”,確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
重點一:狠抓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溱鉬尾礦綜合利用項目二期工程、西干谷旅游開發等項目建設,力促140萬噸低品位鐵銅選廠技術改造、九天山風景區二期開發、盤龍公司醋酸棉酚生產線等項目年內建成投產運營,確保全年10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5億元。瞄準招商項目抓落戶,緊扣事關當前和長遠發展的基礎設施、新興產業、公共服務和生態建設領域,瞄準實力雄厚、技術領先、影響力大的企業,招引一批投資過億的大項目落戶柞水,力爭全年招商到位資金43億元以上,爭取資金7億元以上。
重點二:保持工業平穩增長。力爭全年實現工業產值146億元,增長14.9%。切實抓好800萬噸菱鐵采選、陜西銀礦資源綜合利用等循環類項目建設,做好鈦白粉、高渣鈦冶煉等精深加工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大西溝礦業公司技改、200萬噸釩鈦磁鐵礦科技攻關等項目建設進度。圍繞建設全國中藥名縣和“秦嶺藥庫”,統籌抓好中藥材種植、加工和中醫藥保健產品研發等工作,促進醫藥、康體、養老、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啟動盤龍園區和小嶺工業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及創業基地建設,繼續實施縣級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制度,大力實施“一企一策”,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用地、融資、銷售等生產和經營中的難題,促進企業達產達效。
重點三:加速旅游提質增效。圍繞建設秦嶺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著眼建設“西安會客廳”要求,大力發展休閑旅游、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著力打造柞水生態旅游升級版。緊扣省級旅游示范縣創建達標,整合縣內旅游資源,積極包裝策劃實施營盤旅游養老綜合開發等項目建設,不斷提升柞水旅游的美譽度和影響力。緊扣提升柞水旅游整體品位,推動牛背梁、溶洞、鳳凰古鎮等景區景點內涵式發展,著力提供標準化、人性化、現代化的配套服務,確保省級旅游示范縣通過驗收命名。大力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全面打響“秦嶺山水、美在柞水”旅游品牌,力爭全年旅游接待突破54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28億元以上,為建成國家級旅游強縣奠定堅實基礎。
重點四:提升三農工作水平。圍繞鞏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建設秦嶺生態農業示范縣目標,加快“三縣一基地”建設步伐,推動西川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促進2個現代農業園區創建為市級園區,做好4個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鞏固提升,建設6個縣級園區,鼓勵工業企業參與現代農業開發,培育發展鄉村旅游、特色農家等新業態、新模式。統籌推進新農村啟動村、推進村、達標村和扶貧整村推進村項目建設,深入推進“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程,深入實施農民增收“四大項目”和“八大工程”,大力發展山地特色農業,積極培育職業農民,力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確保總量較2010年順利實現翻番。
重點五:推動城鄉一體發展。按照城市空間布局、城鄉產業發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五規合一”的要求,進一步修編各鎮控制性詳規和各類專項規劃。把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結合起來,穩步推進舊城改造和新城開發,大力推進城市建設項目,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全面完成石鎮至石甕“三改二”建設任務,積極爭取山柞高速、小嶺隧道等工程年內啟動建設。加快鳳凰歷史文化名鎮、營盤省級重點鎮建設,規范“旅游大鎮、邊貿重鎮、文化名鎮、產業重鎮”格調,著力彰顯“一鎮一特色”。建立完善城鄉統一的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加快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無害化處理進程,實現城鄉硬件提質配套和軟件規范統一。
重點六:全面穩妥深化改革。按照“疾步而穩健”的要求,打破定式思維,樹立創新意識,抓好中省市明確要求的各類試點改革,積極探索符合縣情實際的自主改革,著力打造出一片創新創造的“樣板地”和“試驗田”,不斷激發改革活力。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既有放寬市場準入門檻的改革,更有加強市場監管的改革;既有農村土地流轉確權等改革,還有農村產權交易制度的改革。在政府職能改革方面,既有繼續簡政放權的改革,更有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的改革;既有黨政群機構的改革,還有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的改革。在社會領域改革方面,既有完善社會保障體制的改革,還有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既有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改革,更有醫藥衛生、計生體制方面的改革,特別是在教改、醫改、車改、城改、企改等方面下功夫,確保各領域改革深入推進、取得整體效果。
重點七:普惠共享發展成果。嚴格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加大新增財力對民生的投入力度,認真組織實施好十大民生工程,切實把發展成果轉化為民生福祉。圍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落實義務教育就近免試入學政策,積極鞏固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成果加快“創強”項目建設。注重科技創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力度,著力鞏固國家科技進步先進縣創建成果。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切實提升“兩館一站”免費開放水平,積極活躍城鄉群眾文化生活,打響省級文化活動品牌。加快公立醫院改革,不斷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建設,全力保障廣大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全面優化管理和服務模式,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完善社會保險、城鄉低保、減災救災和養老敬老等保障體系,注重弱勢群體幫扶,全方位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和質量。大力實施陜南移民搬遷工程,科學做好搬遷對象的篩選,幫助搬遷戶發展主導產業,實現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入實施漢丹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嚴格落實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政策措施,竭力保護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
重點八:促進大局安定和諧。圍繞平安柞水建設這個重點,著力抓好安防系統和平安網群建設,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創新和改進群眾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不斷深化信訪改革,逐步實現訴訪分離,嚴格規范信訪秩序,切實做好信訪積案化解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推進農村地區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提升治安動態防控能力和信息化實戰應用水平,努力維護安定和諧的社會大局。強化安全生產紅線意識,狠抓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建立完善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新常態提出的新要求催人奮進,新常態孕育的新發展令人向往。2015年,柞水縣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為推進跨越發展、建成陜南強縣、打造關天經濟區最具活力縣域板塊而努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