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19日,商洛女記者楊鑫在北京空軍總醫院采集室順利捐獻了373ml造血干細胞,為素未謀面的白血病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
兩次采集造血干細胞373毫升
18日上午8點50分,楊鑫和骨髓庫陜西分庫工作人員一起來到了空軍總醫院血液科病區,副主任醫師朱玲告訴她,今天要做造血干細胞采集,讓她做好心理準備,還提醒她今天需要注射平時兩倍的動員劑,打針的時間會長一點。9點左右,在醫生和護士的配合下,開始采集造血干細胞,這次采集經歷了3小時35分鐘,共采集造血干細胞183ml。19日上午,第二次造血干細胞采集開始,從上午8點40開始,歷經4個小時采集干細胞190ml,兩天累計采集373ml。采集期間,楊鑫除了感到面部有些酸麻之外,并未出現其他不適反應。
采集中醫護人員和志愿者陪同聊天
在采集過程中,中華骨髓庫北京總庫的趙維宏和一名志愿者也來看望了她。躺在病床上的楊鑫略顯疲憊,但一直微笑著面對親朋好友及志愿者。楊鑫說:“打了5天的動員劑,前三天還很正常,第四天感覺到腰部、肩膀酸痛,身體出汗,有點像感冒癥狀。采集時,在胳膊肘扎采集管針頭比一般用于注射的粗,扎的時候比較痛,但很快就會過去。”
副主任醫師朱玲和她聊起了白血病。朱玲說,目前國內治療白血病有兩種主要途徑。一是化療;二是干細胞移植,就國內現在的醫療環境,治療白血病的費用依然很高,僅僅無菌治療倉的費用就能達到20至30萬元左右。比如在空軍總醫院,兒童白血病患者很多,血液科有病床66張,兒童患者就有30例左右。
聽完朱醫生講的這些,楊鑫覺得她的捐獻行為對需要造血干細胞的患者來說是微不足道的。“需要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意義,需要大家都投身到志愿者的行列里來,共同去幫助那些渴望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楊鑫說道。
受捐者情況穩定楊鑫收到感謝信
病床前,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為楊鑫頒發了“捐獻造血干細胞榮譽證書”,楊鑫成為了全國第4385位志愿者。
兩天的采集很順利結束,18日下午2點,受捐患者醫院的大夫快速辦完交接手續,183ml造血干細胞在下午已經輸入到了受捐者身體。今天下午1點鐘,第二次采集出的造血干細胞已完成交接。
記者從辦理交接手續醫生了解到,受捐者情況穩定,已經轉入了無菌治療倉接受治療。受捐者委托醫生為楊鑫送來了紀念品和一封感謝信,她在信中說道,“當我得知你為我捐獻造血干細胞時,我又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雖然我不幸患了重病,但幸運的我遇見了您,我們雖不相識你卻用大愛讓我看到了希望,給了我全家生活的信心。等我病好了我一定要將愛心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李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