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峰會舉辦了“動畫服務外包——全球趨勢與中國機會”的專題論壇,來自世界各地的動畫產業從業者和專家學者就動畫服務外包交換意見。針對國內動畫行業標準缺失的現狀,與會專家建議以服務外包的形式引進外國的制作標準、管理經驗等,并修煉藝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基本功,最終實現產業的完善和發展。
國內動畫規模大、質不高
根據數據統計,我國近年來的動畫制作已達到每年26萬分鐘。但據中國美術學院傳媒動畫學院副院長林超介紹,目前中國的動畫制作公司達到幾萬家,但產業粗放,且90%以上的企業是“原創”企業。
由于長期堅持“原創”,造成我國的動畫產業與外國同行交流甚少,因此并沒有形成完善的行業標準。“閉門”條件下創造出來的動畫作品,藝術上有很大缺陷,競爭力不夠。
世界動畫協會執行理事、印度分會會長Wil-liamDennis談及印度動畫外包的發展歷程時提到,在世界范圍內,動畫外包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WilliamDennis以印度的例子說明了外包服務對當地動畫產業的促進。十幾年前,印度在動畫產業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隨著美國動畫制作向印度轉移,國際專業技術人員來到印度,為當地培養了一批批專業人才,并促使國際標準和高質量制作技術的引進。通過外包服務的承接,印度僅花了18個月就把制作人才全部替換成本土人才,并實現自己加工并發行動畫產品。
世界動漫協會中國代表處秘書長李中秋對動畫外包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認為,科學分工,把創作和制作剝離開來,彼此之間協同作業將是未來動畫發展的方向。
建議通過外包引進國際標準
標準缺失是中國動畫產業的軟肋之一。采訪中,不少專家都表達了通過服務外包引進國際標準,并以國際標準規范本土創作的期盼。王中元提到,在目前條件下必須“借力使力”,與國際實現各方面尤其是標準上的接軌,借用其管道發展自己的東西,以使將來的路“走得更經濟”。
加拿大金橋國際動畫公司長期致力于動畫外包服務的承接,該公司的制片人李培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她認為動畫外包是當前動畫產業發展的“捷徑”,中國的動畫最好“能外包就外包”。她認為,在沒有標準限制的環境下,中國的動畫企業需要了解“怎樣的作品才能被認可”。而承接外包服務,中國的企業必然要接受國際嚴格的要求,并根據這些標準生產作品。只有達標后才能進入市場,掌握競爭的主動權進而“開發市場”,最終實現動畫產業的中國原創。
當然,在外包的基礎上,企業還應尋求更高層次的合作,即以“合拍片”的方式全面了解動畫制作的整個過程。(東南快報)